第3版:交通要闻
  版面导航
·  机动车未检、驾驶证未审将带来麻烦 宁波市车管所推出智慧化提醒保护群众权益
·  图片新闻
·  秀洲交警成立畅安工作室 智慧“魔方”解锁精细化交通管理模式
·  “专业+机制+大数据”奔竞在高速公路上 杭州高速交警试点新机制驱动“雁阵齐飞”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专业+机制+大数据”奔竞在高速公路上 杭州高速交警试点新机制驱动“雁阵齐飞”

■记者 郑莲花 通讯员 高素隆

4月6日7时许,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浙江交通集团余杭北综合管理所工作人员唐红芬提前半小时来到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综合勤务室交接班上岗,参与指挥调度和施救联动。

这是杭州高速交警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又一创新探索,旨在通过警企专业人才合作,实现警情快速发现、秒级反馈、迅速跟进、高效闭环,推进大数据赋能试点、驱动“雁阵齐飞”的一个缩影。

“随着智慧高速建设,杭州高速交警辖区异常警情主动发现率提升至85%,大数据赋能智理建设日趋完善。不仅在业主侧实现信息高效流转,我们对一线警力的规范化管理和实战化效能也在提质增效。”杭州高速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综合勤务室的“大脑”和“情报”高效运转起来,必须依靠专业人才的培育和科学机制的推进。

为此,杭州高速交警支队在8个大队通过全员人才建设,以专业引领警务,加快推进中队勤务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一队一室”(执勤中队+综合勤务室)勤务模式,按照“中队化管理”“网格化勤务”优化警力配置。此外,根据辖区异常警情数据对高频发生事项打卡标记和开展重点路段“一路一方案”建设,持续推进综合治理,不断优化警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实现公安工作整体提档升级。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下沙大桥段因结构性原因叠加坡度以及大流量,缓行是常态。一旦发生警情,容易造成次生事故和缓行恶性循环。为此,六大队在综合勤务室专门设置视频岗和治堵岗2人,负责视频巡查和快速联动;路面执勤中队在此双向路段设置固定岗位2个,增设常态巡逻岗位2个,推进24小时不间断勤务机制。通过历年数据打标集成,在事故高发点位的上海方向23km平台处、双向下沙服务区、下沙收费站内广场等点位,24小时设置业主侧大拖车、巡查车、平板拖车和轮胎车,并严格按照路段设置网格包干模式,确保“情报迅速到达、行动立即跟进”的秒级响应、快速到达、快速撤离等“十快”建设。该模式推行近半年来,占道类警情8分钟内现场快到率和15分钟现场快撤率突破90%。

在大数据赋能方面,自今年1月26日春运启动“杭州高速安全精灵”安全提醒功能以来,杭州高速交警率先在全省高速公路智理中迈出大数据赋能的关键一步,在辖区782公里高速公路上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提醒驾驶员尽早关注前方车辆行车状态并视情减速等,有效突破治理瓶颈。清明小长假三天,“杭州高速安全精灵”同样奔忙在路上,及时送达安全提醒和智能服务。

得益于“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实战运行模式,清明假期三天,杭州高速交警辖区日均流量119.9万辆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较日常上升37.7%,而事故同比下降16.8%,涉及收费站管控次数和时长分别同比下降12.6%和10.1%,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长时间缓行情况,交通秩序平稳。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