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晨卉 钟悦
俗话说:一饭之德必偿。家住杭州81岁宣奶奶对这份恩德,已经惦记了60多年。原来,在宣奶奶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经常吃不饱饭,有一位交警在约一年时间里,常塞粮票给她。60多年,两人再无见面,但她一直记得别人叫他“千里马”。多年来,宣奶奶只打听到,那位交警是嵊州人,她很想当面谢谢他。
就在这个端午节前夕,宣奶奶让弟弟开车直奔嵊州。令宣奶奶喜出望外的是,这一回,她终于达成心愿。
宣奶奶说,她出生于1943年,共有6个兄弟。那时候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各式各样的票,成了老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而当时家里这么多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粮票不够用,宣奶奶一家总是“吃不饱”。
后来,她去油漆厂上班,会路过一个交警岗亭,时间久了,几个相熟的交警便会打趣她说:“长辫儿(宣奶奶当时长发及腰),怎么嘴上又挂油瓶(杭州方言,意为噘嘴,指代不高兴)啦?”
“肚子饿,没吃饱……”听到这个回答,交警们记在心上,从此时不时便会塞给她一些粮票,其中给的最多的,是一个外号叫“千里马”的交警。
在约一年的时间里,宣奶奶多次收到“千里马”递过来的粮票。后来,“吃不饱”的日子一去不返,宣奶奶也结婚、工作、创业,还去海南开饭店,常常两地飞。虽然一直很忙碌,但只要一得空,她就寻找恩人“千里马”的下落。
她去过杭州相关派出所、交警队,查过档案,但都没找到“千里马”。宣奶奶依稀记得,当年对方还带过地瓜干等特产给她吃,推测可能靠近绍兴地区,也去富阳、诸暨等地寻找过。最终,除了打听到“千里马”是嵊州人,宣奶奶始终没有确认对方的名字,也没能找到他。
当日早上8点不到,她和弟弟便驱车赶到嵊州三界派出所。民辅警们还没上班,宣奶奶在门口张望着,想先去上个洗手间,恰巧遇到前来上班的民警陈敏。他打开派出所大门,扶着宣奶奶进去,之后听说宣奶奶要找人,又给她倒了杯热水,随即打开电脑仔细查找。
“奶奶,有个爷爷和你说的情况很像,他叫马千里,我们联系一下看看!”陈敏拨通了马爷爷的电话,是马爷爷的爱人宋奶奶接听的,确认马爷爷确实在杭州工作过,但他如今年纪大了,耳朵也听不太清了。“有人想上门感谢一下……”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宋奶奶同意了。
担心宣奶奶找不到地方,陈敏带着宣奶奶去了马爷爷家。到了马爷爷家门口,宣奶奶生怕找错人,有点紧张。直到马爷爷打开房门,宣奶奶一眼认出他正是当年的“千里马”,还未开口,眼泪止不住往下流。终于,马爷爷也认出这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
两人絮叨了一阵子,都很激动。临别,宣奶奶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想感谢一下马爷爷一家,马爷爷推辞了。
沉浸在重逢喜悦中的宣奶奶踏上归程,可车还没开出10分钟,她突然想到,忘记留下马爷爷的联系方式。于是,两个老人在那个片区开车绕了1个多小时,一直没找到马爷爷的家。
无奈之下,宣奶奶又给三界派出所打去电话,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拿到马爷爷的联系方式。回到杭州后,宣奶奶又急匆匆去定制锦旗,说要给三界派出所寄去,“要是没有他们,这个端午节哪能过得这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