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霏霏 通讯员 刘宇翔
5月1日东海伏季休渔期正式开始以来,舟山沈家门港口宁静平和,众多渔船整齐地停在港口,渔民休息了,港口的海防民警却依旧忙碌。蓝天白云下,警用无人机掠过,实时画面呈现在指挥大屏,民辅警们盯着屏幕,查看渔港的情况。
今年以来,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坚持海陆一体联动,推进海防工作站建设,构建涉海多元共治格局,优化涉海服务举措,全力提升公安海防管理质效。
“系统提醒:游船码头区域疑似一艘渔船信息未登记……”日前,沈家门海防工作站民警王奇立收到“智控港区”预警信息。随后,王奇立立即与船主联系,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今年4月,为更好地护航港口发展,普陀公安建立舟山市首个海防工作站。王奇立是工作站的专职民警,休渔期到了,他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五一”假期以来,他和同事走进沿海村居、企业、港口码头,积极向渔船民宣讲伏季休渔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入港报备要求,宣传走私、偷渡、非法捕捞、无证驾驶机动船舶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典型案例,引导沿海渔船民自觉做到不参与、不帮助、不支持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
“在休渔期,我们加强无人机巡逻,保护好渔船的安全。”5月10日,沈家门海防工作站工作人员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港区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停泊于沈家门港海军码头附近海域的浙普渔64111号渔船舱门未关,王奇立马上联系该船负责人吴某及时关好舱门,并提醒其做好船上防盗。
“无人机空巡,不仅织密了巡查网络,还能实现空中喊话,对相关行为提前干预,避免案事件发生。”王奇立说,通过无人机远程喊话系统不间断开展法律宣传,还提前发现多起矛盾纠纷苗头,第一时间通过喊话控制事态发展。
沈家门渔港长11.5公里,俗称“十里渔港”。港内不仅有本地船舶,还有诸多外地籍船舶停靠。虽然渔船众多,但秩序井然。这得益于港区内实行的“海上停车场式”管理。根据船籍及船舶类型划定不同停泊区域。同时对船上工作人员进行“出租房式”落实管理工作,确保船停得清清爽爽、人管得明明白白。
即便在休渔期,每周两三次的联合执法没有减少,5月24日,沈家门海防工作站联系区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港区内联合执法,行至沈家门港隆港船厂附近海域时,发现浙普渔运某渔船正在靠泊,行迹可疑,遂登船检查,发现该船船舱涉嫌非法改造,现场由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对该船查扣。
虽是休渔期,涉海纠纷还时有发生。因为涉海纠纷涉及海洋治理协同难等问题,为此,普陀公安成立以民警徐海东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徐海东是普陀区公安分局海防缉私大队民警,之前是东极派出所所长,对涉海相关业务很熟悉。
涉及2750万股权的复杂纠纷案件,仅仅10天时间,涉及的4名当事人就达成和解。这是上个月刚刚调处的一起涉海矛盾纠纷。原来,涉事的4名当事人是“舟渔668”鱿鱼钓船的实际产权人,因股份转让合并问题,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徐海东介入后,很快厘清事实,通过专业细致地解释和沟通,让当事人达成协议。
“海上的矛盾纠纷调处跟陆上不一样,往往会涉及到多家涉海部门,而且当事人来自五湖四海,在文化认知上也存在差异。”徐海东介绍,在调处工作中,徐海东要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对接联动,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将海上的矛盾纠纷消除在陆地,确保海上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