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警事
  版面导航
·  精耕生态警务,助力绘就多彩生态“新蓝图”
·  绍兴公安用忠诚担当书写新时代“为民答卷”
·  破题“人才之困”畅通成长之路
·  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破题“人才之困”畅通成长之路

(上接1版)

系统题库中,除了常见的警情处置,还包括场所检查一件事、敲门行动、出庭应诉、审讯攻坚等25类场景共127门课程。这些课程来自基层一线最缺乏、最迫切的实战提能需求,由秀洲公安课程研发团队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由民警辅警自拍自导自演而成,几乎可以满足全局各警种训练需求,最大限度缩短每位学员的适应期和成长期,实现从入门到熟练,从“新手小白”到“行家里手”的进阶式提能。

在这里,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也能“说话”,学员看图片、视频找错,系统语音互动,还有专题解析,让学员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思路。还有VR实景训练区、警械实操区等区域,各种状态自如切换,视听效果特别好,让民警感受到“战场”实战氛围、提升实战本领。

分区设计 形成自定义“成才”路径训练中心的理论知识学测区是民警李晓博最常去的功能区之一,里面的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收纳了多位资深刑警总结归纳的《刑事案件易错提醒》《侦讯模式实操指南》等课程,手机扫码就能线上听课。他刚从巡特警大队转岗至刑侦大队,急需提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学完理论知识再直奔训练区,就能实现教材知识的“就近转化”。

不仅是新入警的民警会遇到“本领恐慌”,退二线上一线的老同志、转岗的民警等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技能盲区。法律知识不够熟悉的,去“理论知识学测区”补习;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可以在“免打扰学练区”大胆发声……全员人才警务训练中心的九大功能区为每一位学员都匹配到自己的“专科老师”。

不仅教学员做什么、怎么做,对于“误区”“雷区”也要让学员们有明确的认知。民警在执法办案、群众沟通等过程中,不仅要从法律等角度出发,更要实现情感的双向奔赴,实现合情合理合法和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中心设置的“三合三效”提示区将工作中难点、堵点转化为知识点,通过案例的反向警示让学员“避坑”。

为全面掌握练兵状况,秀洲区公安分局还配套研发训练评价系统,实时记录、精准统计、立体反映学练考情况,短板弱项、拿手好戏都能清晰体现,实现精细管理、精准提能,形成练兵闭环。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