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杨洁 杨迪
全市刑事立案数、命案发案数、交通亡人数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且近五年始终保持在98%以上——双向曲线的“平安答卷”是绍兴公安用以“平安”为底、以“民意”为笔、以“创新”为墨,用忠诚担当书写新时代“为民答卷”的生动印证。
五年来,绍兴公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深化“公安大脑”建设,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十大体系”,全力以赴图强争先。
护企优商 夯实共富坚实基座
上虞区道墟街道上虞港码头,10余个码头上船来船往,好不热闹。硕大的龙门吊把一箱箱建筑材料等货物吊到车板上,这里日均车流1000辆次,船流100船次,物流日均吞吐2万吨。
就在不远处,由上虞区公安分局道墟派出所和码头共建的上虞港码头警务中心十分醒目,它集结了企业人员、义警组织、镇村干部、民警,为码头提供调解等服务。
这是绍兴公安创新实施共富警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浙东运河生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绍兴公安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紧紧围绕共富警务建设,牢牢紧盯企业发展中的痛难堵点,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让各类公安优质服务要素向企业顺畅流动。
用时间和智慧,在古越大地“深耕”“厚植”“细育”,为企业开出精准服务“民生清单”。数字是最好的见证者:486个警企联络站(室、点)扎根全市,168项公安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125个窗口174个事项实现“一窗通拍”、2223个代办服务点科学覆盖,服务办理周期缩减近40%……绍兴公安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积极践行共富警务,结出累累硕果,让企业和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惠利。
共建共治 共绘江南好“枫”景
里弄小巷、溪流回转,村口老樟树下,老人们围坐畅叙,孩子们欢笑嬉戏……在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一副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画卷映入眼帘。
半个多世纪以来,“枫桥经验”在此诞生、随时代演进、向全国各地各领域发展的恢弘历程,见证了一面全国政法战线的旗帜成为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治之策”的精彩蝶变。
“枫桥经验”始于基层,源自公安,是绍兴也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公安机关,近年来,绍兴公安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创新丰富“枫桥警务”内涵,目前,全市共创建“国枫所”2个、“省枫所”8个、“省枫中队”2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夯实基层基础、用好人民群众这一“源头活水”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时代密码。近年来,绍兴公安积极践行派出所主防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基础,成立基层基础工作委员会,创新派出所“三队一室”,规范社区民警“一大六小”常态工作任务,全市2014个警务站(室)与村社治理中心合署办公、并轨运行,61个二类以上派出所全面设立专职巡防队,791名社区民警全面兼任村社副书记或主任助理,社区民警80%以上时间沉在社区,警民“双向熟悉率”达82.6%,矛盾风险化解率提升至99.3%,切实以“基础实”护“百姓安”。(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