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警事
  版面导航
·  “三向发力”守护看得见的公平正义
·  图片新闻
·  吴兴东林派出所共筑生态绿色屏障
·  平安“守护者”,警务“千里眼” 义警驿站巧借民力织密基层平安网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平安“守护者”,警务“千里眼” 义警驿站巧借民力织密基层平安网

■通讯员 田芳美 翁燕萍

“已经和这几张身份证的失主联系好了,马上就能领取。”7月17日,在海盐县公安局西塘派出所一义警驿站内,民警钟佳豪正和义警仔细核对遗失物品清单。一旁的登记本里,是近半年来的群众认领记录。

小到一串钥匙、一张社保卡,大到装满现金的钱包、载着重要文件的背包,每一件物品的“归位”,都藏着一个暖心故事。自义警驿站2024年10月启用以来,已有1000多件遗失物品在这里找到失主。

聚沙成塔,激活民力强根基近日,李女士在公园游玩时不慎将钱包掉落在长椅上,附近巡逻的义警发现后立即将钱包交到驿站,民警通过钱包中身份证上的信息快速联系上李女士。“我光顾着追赶跑闹的孩子,压根没发现钱包丢了,里面还有几张发票和重要证件。”李女士握着义警的手连连道谢。这样的场景,常在西塘辖区各个义警驿站出现。

随着西塘辖区人口流动加快、商圈企业密集发展,传统警务模式已难覆盖复杂的治理需求。对此,西塘派出所深挖“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的核心要义,2024年创新成立“大桥义警联盟”,带动义警像毛细血管般延伸治理触角;同时在小区和企业门口建设3个向周边小区及企业辐射的义警驿站,整合物业、快递小哥、企业安全员等加入义警队伍,构建起“1+3+N”群防群治新模式。义警驿站以小区、企业单位保安为主体,各类社会力量为补充,常态开展社区联治、巡防联勤、应急联动、警情联处等工作,形成协助社会治安治理的最小联勤共治队伍,织就“政、警、民”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防护网。

目前辖区有4个义警驿站投入运用,义警队伍8支,共有来自6家物业公司、25个小区、160余家规上企业的成员900余名;已通过联勤联动先期处置警情156起,现场处置成功率达46%,相关警情下降17%;接受300余人次群众咨询业务,协助5名新居民完成子女积分入学事项办理。

步履不停,巡逻宣传筑防线清晨的菜市场、午后的居民楼、傍晚的商业街,总能看到佩戴红臂章的义警身影。他们不是专业警力,却用“铁脚板”走出治理实效。

7月10日正午,义警王师傅巡逻到某小区时,发现3楼窗台上垂着的一根电动车充电线正在滴水。“这太危险了!”他立刻联系物业公司找到业主,一边帮忙收线,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安全手册》讲解:“去年隔壁街道就因为飞线充电着了火,咱可不能大意。”从楼道堆物、消防通道堵塞,到高空抛物、宠物散养,这样的劝说,义警们每天要做上十几次,推动一个个小隐患在他们的“较真”中被化解。

“以前觉得巡逻就是‘走圈圈’,现在才明白,多走一步,风险就少一分。”义警李大姐的话道出大家的心声。西塘义警已累计开展巡逻2500余次,足迹覆盖辖区街巷,开展反诈、防火等宣传5000余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推动火灾隐患整改率提升至95%。

义警队伍不仅是平安“守护者”,更是警务“千里眼”,为精准治理提供关键线索。6月下旬,义警冯师傅在某工地值班时,连续3个凌晨看到同一辆可疑面包车在工地外围徘徊,立刻将车牌号和时间记下,通过义警驿站的“线索直通群”发送给民警。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迅速调取监控视频,经侦查,很快锁定嫌疑人陈某。6月24日凌晨,当陈某带着工具准备再次作案时,早已蹲守在此的民警和义警将其抓获,现场查获准备盗窃的钢筋切割设备。

“义警驿站就像一个个支点,一头连着派出所的专业力量,一头连着群众的磅礴民力。”西塘派出所所长张陆军说,在“政、警、民”协同模式下,西塘基层治理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从“单向管理”变为“多元共治”。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