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莲花 通讯员 陈晓 刘敏 王楠 茅婕
中国大运河,这条流淌千年、贯穿千里的黄金水道,恰如一卷读不尽的“水上诗篇”。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这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
谆谆嘱托。
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让古老的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特别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这11年里,浙水扬波焕新颜,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盎然图景徐徐铺展。
炽热大暑,记者循水南下,从嘉兴秀洲王江泾“启程”,至湖州德清新市古镇“枕流”,终抵杭州拱墅拱宸桥畔。沿途的藏蓝身影以生态警务着墨,押着平安韵脚,在长河之上书写最美“三行诗”。
入浙第一镇
着笔“省域共治诗行”
今年6月,从警31年的山伟军重返职业生涯的起笔处——嘉兴市公安局秀洲区分局王江泾派出所。
担任所长的他,初心未改,更肩负新使命:在大运河畔,为“省域共治标杆”生态警务绘就“共治诗行”——
一条连接千年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长虹桥和碧波荡漾的莲泗荡景区的生态绿道,串起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曼妙风情。
位于江浙之交的王江泾镇,是“大运河入浙第一镇”。作为护航大运河入浙的首座“桥头堡”派出所,去年3月,王江泾派出所联动各部门创建莲泗荡生态联勤共治工作站,将警务前哨嵌入莲泗荡的潋滟水波间。
大运河申遗成功11年来,生态向好,莲泗荡常有白鹭蹁跹。工作站生态警长徐坚每天船巡运河,如遇水质监测数据异常,立即联合多部门增加巡逻频次并分析处置。
秀洲公安还为莲泗荡生态联勤工作站配备了“电子河长”:依托智能监控和无人机高空巡查,对河岸易偷倒、堆积建筑垃圾区域全覆盖监测,实现“发现—锁定—处置”闭环处置。
生态之河要真正实现水网相通、润泽两岸,让人心相融,关键在于让分散的力量“握指成拳”。
秀洲公安不仅在辖区内部联动组建“羽翼守护”“水安卫士”等专业团队,更与毗邻的苏州吴江公安机关共建跨省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实现建筑垃圾倾倒等违法行为全程追溯、跨省打击。
绵长的运河碧波,承载着生态警务治理之智,还流淌着丰厚的民俗文化。每逢清明、中秋、除夕,国家级非遗“江南网船会”便如火如荼进行——苏浙皖沪四地万名船民云集至工作站旁的刘王庙前,共同祭祀驱蝗名将刘猛。
人声鼎沸中,警务巡航无人机盘旋,智能热力图动态疏解船流,纠纷调解随船流动……徐坚和同事们化身为“民俗守护舟”,守护这百年的渔火与欢歌。
黄金航道处
铺陈“警助企富诗行”
当大运河的碧波穿过嘉兴的荷风柳韵,蜿蜒流至湖州德清新市古镇,千年水道便在此铺陈出新的“警助企富诗行”。
大运河德清段是运河运输最繁忙的“黄金航道”,穿城而过,全长24.02公里,流经德清新市、新安、雷甸三镇。
河湖长治,方能碧水长流。2021年,湖州市公安局全国首创“生态警务”模式;次年3月,在德清试点建成首个覆盖3镇17村的运河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集公安、生态环境等7部门之力,形成一支由生态警长带领,执法部门、村社干部、综治网格等参与的基层综合治理队伍。
7月22日10时许,德清县公安局新市派出所民警、运河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站长王旭东联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到运河上巡逻。
“经过这些年的水域共治,这里的水质是达到三类标准,经常有水鸟等‘三有’动物‘组团’栖息。”王旭东指着水岸交汇处新生的芦苇丛欣慰说道。水乡脉动,在协同联动的守护中愈加清晰可感。
“我们这里每天约有700艘货船经过,现在有‘数智卫士’来一起守护运河的生态,以无感织就有感的安防屏障。”回到工作站,王旭东介绍起集“态势感知、巡查处置、分析研判、应急服务”于一体的“京杭运河生态联勤”数智应用。大屏幕上跳动着运河全域热力图、运河流域各类要素,实现全时全域动态感知。
好水育良企,好生态就是最普惠的营商环境。坐落于德清经济开发区企业园区水岸的运河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让警务脉动与企业脉搏同频共振——“法护营商?经开警企服务直通车”机制应时而生,园区300余家企业如今有了专属的“法治护航员”与“风险防控员”。
警务服务从工作站延伸,以法治活水涵养营商环境,精准浇灌这片创新创业沃土,让共富之河奔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古运河蝶变
续写“文旅焕新诗行”
运河一路南下,从杭州塘栖古镇流入主城区。水上巴士穿行其间,新能源游轮夜游武林门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文旅焕新诗行”在这里缓缓流淌。
绍兴人陶林江是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的船长,他还有个温暖的身份——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水上)治安分局运河水上派出所水上义警。
他的41年人生与运河航迹紧密交织。1984年,他跑船运钢材到上海再运回煤炭,来回一趟需6天。2004年,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在市区运河主干道中开通水上公共交通的城市,他见证运河从“货运动脉”蜕变为“城市血脉”。2010年,他到杭州市水上公共观光巴士有限公司工作。2018年掌舵久负盛名的党员先锋号“西湖号”后,他穿上蓝马甲成为运河水上义警。2022年他退休后被返聘,仍坚守船舵,还于同年5月在信义坊码头和另一名热心人救起一名落水者,获“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
水上义警陶林江的故事,正是运河水上派出所运用共治理念和机制,守护运河生态之美、助力城市发展、传承运河文化的生动注脚。
在警民的共同守护下,古老运河的文化长流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奔涌向前。
拱宸桥,这座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终点的石桥,是历史风云的鲜活见证者,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汇聚之所。
桥畔绵延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扇博物馆以及工艺博物馆等群落,共同守护与展示由运河滋养而生的灿烂文明。
位于“三河汇流处”的小河公园,则是工业遗存蝶变的代表,独特的建筑风格营造了工业与自然共生的意境,吸引诸多游客“打卡”,感受运河畔“铁桶花园”的别样新生。夜幕降临,运河上街、桥西直街、D32商业街区灯光璀璨,如织的人流尽情领略江南“夜风景”。
与新中国同龄的拱宸桥派出所,沐千年文脉,承运河之泽,守精神传承。
拱宸桥派出所所长冯琦介绍,滋养于千年文脉清流,一代代“拱宸人”以清廉为“家风”,守正创新,派出所建所以来两次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获评浙江省首批清廉公安建设示范单位。
今年,拱宸桥派出所在原“桥西物联会”群防群治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串联辖区桥东、桥西共48家物业组建“拱宸物联会”,形成“一呼百应”环运河共治带,共护运河文脉渊远流长。
看,这一抹抹流动的“藏蓝”,正是浸润在大运河文脉中的守护基因。他们如大运河串联晨昏四季,护佑千年水脉,在每一寸平安中,从历史走向未来。
图片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