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平安人物
  版面导航
·  潘莲莲:为了群众的期待容不得丝毫懈怠
·  江文博: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江文博: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通讯员 章普超 胡含笑

江文博,1999年出生,2022年7月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现为兰溪市公安局云山派出所社区民警。

从警以来,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2023年度“金华市社区民警主防标兵”、兰溪市“政务服务先进个人”、2024年度兰溪市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和谐高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一开始干社区工作时,江文博采取的还是“笔记本+铁脚板”的传统方法,很快她就发现局限性:入户走访时经常遇到群众因工作不在家,一些群众面对民警的走访有抵触心理,即便进了群众的家门,腼腆的她往往没说两句就陷入无话可说草草结束的境地。这让她苦恼不已。

如何能与群众心贴心地交流呢?爱上网的江文博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内向腼腆的“I人”,在网上往往会变成愿意表达想法的“E人”。她因此受到启示,或许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轻松自然地与群众建立联系。

江文博开拓思路,将“笔记本+铁脚板”的走访方式升级为“指尖+铁脚板”。成为社区民警的第一个月,她走遍辖区商铺、企业、场所、学校,与走访群众添加微信好友、拉进微信群聊,以微信聊天窗口替代敲不开的家门。

“与群众建立微信好友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江文博说,在这一过程中,她能弥补传统走访工作的不足,通过网络日常交流逐渐加深对群众的了解,不仅拉近警民关系、密切情感联系,还畅通了警民之间的沟通渠道。

亲民活泼的朋友圈警察形象

在江文博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她和社区群众之间的互动。通过在朋友圈疯狂“刷脸”,江文博与社区群众从单方面的“点赞之交”变成“双向奔赴”。

随着在微信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群众好友,她创新推出“朋友圈走访法”,即在辖区群众的朋友圈中通过积极点赞评论提升出镜率,同时每天分享个人生活及各类安全防范知识,以“指尖+朋友圈”的方式塑造亲民网络警察形象。

“现在一发朋友圈,总能收获群众真心点赞。”江文博说,群众见惯了严肃的警察,看到一个有活力的“多巴胺甜妹”,一定是喜爱的。现在,她已经成为辖区年轻人的“互联网闺密”、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女儿”。

去年6月,辖区一初三女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条语意消极的动态,江文博刷到后感觉不对劲,立即私信对方安抚情绪。在她的悉心引导下,女生终于敞开心扉,向她倾诉了学习压力大、父母关系紧张等烦恼,并表达出轻生念头。江文博第一时间将情况流转至教育系统和综治中心,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在大家的努力下,女孩解开心结,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中学。

探索新型基层治理网络模式

云山派出所地处兰溪老城区核心位置,江文博管辖区域企业、商铺等各类场所多,人员结构复杂。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她以“指尖+工作群”聚集民力,积极探索基层网络治理新模式。

“这种‘精准服务’+‘进圈入群’的工作方法,让我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江文博的微信平台共有好友4000余人,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房东、企业主、老年常住居民等10余类,“进圈入群”专项微信群组有40余个,基本实现辖区全覆盖,辖区警情下降43.1%。

“群众工作既需要用脚步踏出来,更需要用指尖访出来。”江文博总结出“五步工作法”:一添加好友,二真诚交心,三回应需求,四精准服务,五为我所用。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通过一部手机也可以为民解忧。同时,她依托兰溪公安“一个民警带出一支队伍”工作机制,凝聚一批热心公益的网络志愿者,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响应开展工作,构建起一张紧密相连、高效运转的志愿服务网络。

目前,“江文博五步工作法”已吸引一批青年民警积极参与,自发成立群众工作室,组建“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探索与实践”小组,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做深做实。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