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文斌 柯梦瑶
锦旗,代表着认可与感激。“肇事者”与“受害者”各送来一面锦旗到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下陈派出所,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场纠纷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调解故事?
事情要追溯到2月17日的一场交通事故。当天上午,罗女士与王大爷两人骑电动车时不慎发生碰撞。罗女士倒地后小腿疼痛无法站立,经医院诊断为膝盖关节移位、小腿粉碎性骨折,需手术治疗。面对高昂的医疗账单,以打工维持一家生计、月收入仅3000元的王大爷陷入绝望,内心的无助与恐惧让他一度想要逃避责任,拒不支付赔偿。
矛盾产生后,下陈派出所调解员陈胜利第一时间介入。他深知,此次纠纷不仅关乎双方的切实利益,更考验执法的温度。
为避免矛盾升级,陈胜利选择将二人分开调解。陈胜利先找到王大爷,看着老人焦虑不安的神情,他并没有急于进入正题,而是先安抚老人的情绪,在老人逐渐放松下来后,倾听他的难处。
王大爷无奈道:“全家的重担都压在我一人身上,老婆生病常年需要吃药,根本没办法工作,这么一大笔钱,我实在是赔不起啊……”待王大爷情绪稍稍稳定,陈胜利语重心长地说:“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总会找到出路的。”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王大爷渐渐冷静下来,终于愿意直面问题。
为帮助王大爷解决赔偿难题,陈胜利多方奔走协调。他了解到王大爷在下陈街道某工厂打工后,主动与王大爷的老板沟通,向老板详细阐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王大爷的困境。老板被陈胜利的执着和担当打动,同意提前预支两个月的工资给王大爷。然而,这笔预支工资与罗女士的治疗费用仍有差距。
为彻底化解矛盾,陈胜利联合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第一次调解时,双方分歧较大,罗女士的家人希望得到足额赔偿以弥补损失,王大爷则实在无力承担更多。调解现场,陈胜利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安抚双方情绪、倾听诉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第二次调解虽有所进展,但仍未达成一致。陈胜利没有气馁,而是进一步深入了解双方的底线和期望,不断调整调解方案。
在第三次调解中,经过努力,罗女士体谅王大爷的实际困难,接受了这一方案,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此前,陈胜利找到罗女士。当时,罗女士还沉浸在伤痛和对赔偿的担忧中。陈胜利语气平和又诚恳地说:“罗大姐,我知道你这次受伤,遭了不少罪,后续治疗需要钱,心里肯定着急。可王大爷那边的情况也特别困难,他年纪大了,挣不了多少钱,家里条件也特别不好。出了这事,他也特别愧疚,天天愁得不行,但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你看能不能理解理解他的难处……”
罗女士听后,沉默许久,开始重新思考整件事情。最终,罗女士被陈胜利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打动。
调解成功后,3月6日,罗女士和王大爷满怀感激,分别来到下陈派出所,为陈胜利各送上一面锦旗。王大爷说道:“多亏了调解员既讲法律,又给出路,不然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也特别感激罗女士的理解,谢谢,谢谢啊!”
两面锦旗,虽然来自不同的当事人,却承载着同样深厚的认可与感激。“公正调解解民忧 一心为民办实事”“化解矛盾促和谐 耐心调解暖人心”,这几个字,不仅是对陈胜利调解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基层调解工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