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警戒
  版面导航
·  盗版图书黑色产业链覆灭、微短剧侵权案告破
·  二手奢侈品店主收到一假包被骗近3万元南湖警方侦破售卖假奢侈品手提包案
·  这伙人以做法事消灾解难骗取村民钱财上虞警方打掉一个“风水大师”诈骗团伙
·  两人冒用身份办理商务签注触犯刑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盗版图书黑色产业链覆灭、微短剧侵权案告破
象山公安以“小楼工作室”实施产业促进行动

■记者 张力 通讯员 胡潇迪 章挺伟

《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显微镜下的大明》……这些颇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却成为犯罪嫌疑人眼中的“黄金屋”。最近,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小楼工作室”破获一起侵犯著作权案。此次行动抓获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人,现场查扣盗版书籍2万余册,捣毁生产、销售、仓储窝点4处,扣押印刷设备10部,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2024年8月,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楼斌嵩在走访辖区某重点文化企业时,得知这家公司深受盗版书侵权之苦。“小楼工作室”立即启动重点出版物保护机制,迅速介入调查,发现网上有人以低价出售未经这家公司授权的盗版图书。经过前期的分析研判,楼斌嵩初步掌握了这个制售盗版图书团伙的框架。这个团伙依托不法书商、代理商,以低价大肆销售盗版图书,纸张和印刷质量低劣。这个团伙成员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线下接头、现金交易的方式进行。

警方循线追踪,不断打开突破口,一个以李某为首的犯罪产业链逐渐显现。经调查,李某通过一家印刷工厂,以影印的方式大量印刷销售网络热门书籍,形成了一条涉及多省份、分工明确的制售盗版图书的黑色产业链。今年2月7日,“小楼工作室”民警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对位于外省的地下印刷窝点进行精确打击,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整个盗版图书违法产业链条被连根拔起。

楼斌嵩说:“我们对这起案件实施全链条穿透式打击,不仅打击末端网络零售环节,而且将上游的印刷等环节也全部摧毁,从根源上杜绝盗版图书的再次出现,保护作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近年来,象山影视城带动当地文化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热门影视剧。象山公安以“小楼工作室”为抓手,深化共富警务建设,实施产业促进行动。工作室依托“知产警官制”改革优势,整合3名专业警力与行业专家资源,构建“刑事打击+服务支撑”双轮驱动模式。象山公安针对象山影视、版权等产业特色,创新提供“版权争议处置”“涉外风险防范”等12项定制化服务,通过自主研发的“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实现7大隐患动态监测。2024年,累计向478家企业发出预警,形成风险预警、整改反馈、跟踪复评的闭环管理机制。

不久前,“小楼工作室”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得知,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著作权的上百部微短剧视频被多人在网上大量传播,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名誉损失。工作室民警快速启动涉企知产案件侦办机制。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仅某短视频平台UP主一人发布的侵权作品点击量就高达1900多万次,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楼斌嵩说。

象山公安组织20余名警力分赴广东、安徽、福建、河南等地开展集中收网,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捣毁工作室5处。经调查,2022年底至今,7名短视频平台UP主在未经象山某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授权的前提下,通过向他人购买该公司及其母公司旗下上百部微短剧视频,并进行微短剧剪辑加工后,将侵权视频上传至多个平台进行推广引流,将目标客户吸引至其个人微信,而后开始销售剩余剧集或其他剧集。涉及侵权作品130余部,累计点击量上亿次,给企业造成损失数千万元,非法获利数百万元。目前,7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案系象山公安破获的首起侵犯著作权案,也是宁波市破获的首起侵犯影视著作权案,为全市打击同类犯罪提供样板,标志着象山公安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为保障象山影视特色产业链条安全提供更强动力。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