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艺晴
不法分子假借“培训班”“补课费”等名义骗取家长钱财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骗子利用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的心理,冒充孩子获取家长信息,从而使家长上当受骗。
前不久,温州市鹿城区出现“清华培训班”骗局,虽然骗局老套但仍有家长轻信,卢先生因落入骗局损失近10万元。
4月初,卢先生突然收到在校“儿子”用学校“校讯通”发来的一条短信,卢先生没有怀疑就点开短信查看。短信内容为,学校邀请“清华大学资深讲师”前来开办“培训班”,“儿子”强调“培训班”对自己未来发展极具价值,每门课程费用为1.66万元,共有6门课,且可一直学习至毕业。
得知“儿子”可以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卢先生喜出望外,在没有电话核实的情况下就按照“儿子”提供的银行卡号汇去9.96万元学费。转账后,卢先生致电儿子班主任核实,却被告知学校从未组织过此类培训,所谓“校讯通”号码实为虚拟改号软件伪造。意识到被骗的卢先生立即报警。
接警后,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黄龙派出所民警立即启动紧急止付程序,但资金已通过多级账户分流。警方通过调取转账账户流水发现,资金最终流入杭州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据此锁定频繁操作交易的嫌疑人王某和罗某。
4月13日,办案民警赶赴杭州,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在杭州市某宾馆将王某和罗某抓获,现场查获涉案手机3部。
经审讯,王某供述其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结识上线,为获取“百分之一佣金”参与洗钱。具体操作中,两人根据上线指令,使用他人银行卡接收赃款后,通过某交易平台分批转移资金,仅4月份涉案流水就达20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罗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凡涉及孩子学校“名校培训”“专家特训”等信息,家长务必通过班主任、学校官方渠道进行确认;拒绝向陌生账户支付大额费用,建议使用延迟到账功能;手机里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境外来电智能拦截功能;发现被骗立即拨打96110,警方可及时启动紧急止付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