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霏霏 通讯员 王周飞 邵诗欢
“谢谢蔡警官,这就是我们的‘天秤’。”5月27日,在东海之滨的金塘岛新材料产业园,安徽籍工人老田紧握民警蔡钢飞的手感慨万千。半小时前,他还在为工时纠纷与总包单位据理力争,直到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的工时数据让双方冷静下来——这场由数字化考勤系统“称”出的真相,正是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创新“安薪”调解体系的生动写照。
面对园区上万名建设者,金塘派出所打造的“安薪”调解体系构建了一道数字防线,形成“前端排查—多元调解—闭环管理”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纠纷调解周期缩短35%,累计化解劳资纠纷196起,追回欠薪812万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数字化治理对传统矛盾化解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在纠纷预防上,依托项目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务工人员考勤数据,工人“刷脸打卡”数据实时上链,从源头上杜绝“阴阳工单”,为后期调解提供有力佐证。
“就像给每个工地装上了‘公平秤’,让数据说话,从源头上减少争议。”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集团项目经理杨雨佳评价说。而当纠纷突破预防机制时,系统整合了民警辅警、司法人员、商会代表和乡贤能人等56名专业调解资源,务工人员可根据纠纷类型、户籍、行业等要素“点单”选择最适合的调解人。同步联动司法、法院等专业力量,为复杂纠纷提供法律支撑,让调解充满“法理”与“人情”。
数字赋能不仅体现在预防及调解环节,更延伸至后续管理。系统通过“金智码”实现人员管理,每名务工人员通过扫码生成专属“平安信用档案”,完整记录入园建设者的日常行为数据。金塘派出所创新建立“三色跟踪”机制:对履行调解协议者授予诚信“绿帆”,纳入园区积分管理系统,享受优先招工、租房优惠等7项福利;对有矛盾纠纷苗头的,纳入“黄帆”观察名单;对反复违约人员启动“红帆”预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重点帮扶。
去年年底的一次调解经历,正是这一机制的最好注脚。云南籍装卸工老王与工友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来在蔡钢飞的调和下解开心结。如今,他被授予诚信“绿帆”,成了园区“群贤调解队”的新晋成员,还用亲身经历劝说工友依法维权。这种“化解一案、教育一片、护航一生”的闭环机制,使园区纠纷复发率同比下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