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卫士
  版面导航
·  朱兆军:不图什么,图个“心安”
·  李茂:越来越薄的工作笔记本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李茂:越来越薄的工作笔记本

■通讯员 楼玲

“已经6年没回去了,今年也不去添堵了。——2025年1月14日”,今年春运第一天,正在值班的义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李茂在工作日记本上写下这行字。李茂是辽宁锦州人,2004年警校毕业后,通过招考来到义乌市公安局工作,2008年,参加交警工作。20年里,他和他的工作日记见证了义乌城乡交通的变迁和发展。

第一天当交警就处理了10起事故

“5月11日12∶25,伊美广场,两车相撞,车损,私了。”“5月11日18∶15,青口石塔头,人伤,协商解决。”“5月11日19∶50,廿三里东方红大桥,摩托车相撞,双方已走掉。”

2008年5月11日,李茂当上交警的第一天,就处理了10起交通事故。为了防止出错,也为了给交通事故留底,他开始写工作日记。“2008年的工作日记,我足足记了5本,当时一天最多时要处理二三十起交通事故”。

除夕夜发生在人行横道的一起事故提起对春运印象最深的事故,李茂想到的是10多年前的一个除夕。当天上午,在义乌03省道城西街道殿口村路段,一对江西夫妻骑着摩托车回乡,车上满满当当地载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摩托车来不及避让,撞倒一名老人,导致老人腿部骨折。

李茂到场后,查扣了车辆。望着沮丧的夫妻俩和满车的年货,李茂能体会到他们归乡团聚的迫切心情,也深知家人翘首期盼的滋味。为了他们能尽早和家人团圆,李茂马不停蹄地开展后续工作。终于在一周后,案子告一段落,夫妻俩取回了车,临走时对李茂不住地道谢,保证以后会安全驾驶。

那时候从赤岸到大陈要将近2小时早些年,义乌的道路上多小型交通工具,由于交通设

施不完善,燃油助力车、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多发,勘验任

务繁重。与现在有数码相机、激光仪不同,以前每次出警时,李茂都得背个胶卷相机、带上一把皮尺,赶到现场拍照测量,然后徒手画下简易版的交通事故现场图。有时候,一起交通事故还没有处理完,另外一起交通事故已经在等他了。

“有一次,也是正月,我和同事刚在赤岸镇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两人正打算一起去吃午饭,马上又接到大陈镇有个新的交通事故。”李茂回忆,从赤岸到大陈,那时候要将近2个小时。这样的事情,之前经常出现在李茂的工作日记里。

机动车增加到100万辆 事故量却逐年下降让李茂欣喜的是,这些年,他的工作日记越记越薄,春运期间事故也越来越少。“就在2024年3月,义乌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李茂说,在机动车快速增多的同时,亡人等重大交通事故数量却在逐年下降。这与日益完善的义乌交通路网、群众越来越强的安全意识等都脱不开关系。

这些年,义乌交警围绕“安行、畅行、便行”目标持续发力,开展交通安全大会战,高标推动农村道路路口标准化治理“闪亮工程”,打造全省首个大型货车全域安全防控平台,完善“卡口+云哨+移动警务”建设……一项项有力的举措,提升了群众出行的安全指数。“这两年来,需要大量现场勘查工作的事故越来越少。”李茂笑着说,义乌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好。

“虽然是我的工作日记,记录的也是别人的故事。”李茂翻着笔记本说,那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印记,组成了他的警队人生。2025年是李茂成为人民警察的第21个年头,“工作日记不会停,我将一直记录下去,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义乌这座城市的发展,也记录下属于我与义乌这座城市的故事。”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