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凌慧文
春日的阳光洒在祥符荡的粼粼波光上,一群白鹭掠过正在抽芽的芦苇丛。3月12日植树节,嘉善县公安局西塘派出所的生态警长们扛着树苗走进大舜小学。“小朋友,这棵水杉能帮候鸟筑巢哦!”生态警长叶定宽蹲在刚培完土的孩子们身边,不觉警服袖口沾上泥土。在这场特殊的“生态课堂”上,200株新苗与254种生物的守护故事,在童言稚语中扎下根须。
深耕旅游警务的西塘派出所,在长三角生态版图上有了新坐标——祥符荡湿地公园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在这镶嵌在嘉善最大湖泊畔“生态哨所”的护卫下,监控屏幕上跳动着的48种野生鸟类实时数据,两只黑天鹅身上佩戴的卫星追踪器,正诠释着“万鸟驿站”的生态密码。
“以前警用无人机找的是犯罪嫌疑人,现在找的是受伤的绿翅鸭。”生态警长郁万里打开随身携带的《中国鸟类图鉴》,书页间还夹着去年冬天解救白骨顶时留下的芦苇标本。这名被孩子们唤作“候鸟老师”的警察,在警务站设立的“护鸟绿色通道”里,已为7只珍禽重系生命线。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郁万里带领骑巡队在巡逻过程中听见异常的鸟叫声,并发现芦苇丛中暗藏着的捕鸟网,一只白骨顶被困其中。郁万里立即拿起多功能警务钳剪断支撑竹竿。因发现及时,白骨顶没有受伤,随后生态联勤警务站警员将其放生。
这是西塘派出所生态立体防控体系日常一幕。为守护生态环境,生态联勤警务站整合公安、行政执法力量组建“平安祥符骑巡队”,协同水上派出所集合水上巡防力量,借助警用无人机设备及视频监控,打造“地面巡逻+水上巡防+飞警巡航”立体化空地联勤工作模式,在治安巡查、打击犯罪、普法宣传等方面开展常态化警务联勤工作,遏制和解决非法捕捞、固废倾倒、水域污染等突出问题,有效提升环境问题处置效率。
生态警务的生命力,不止于守护生态环境。随着年接待5万名观鸟客的生态红利显现,警务站的电子地图上,农家乐与研学基地如春笋般萌发。古镇居民钱大妈抱着孙女在观鸟栈道漫步时,指着湖泊上旋转的生态监测仪说:“瞧,那就是让河水变清的‘魔术师’。”
暮色中的祥符荡,晚归的雁群掠过生态联勤警务站闪烁的警灯,生态警长们整理着当天记录的鸟类观测数据。目前,他们已在祥符荡采集254种生物,其中野生鸟类4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种、省重点保护鸟类4种,包括白骨顶、黑水鸡、绿翅鸭等。屏幕上的生物多样性曲线,与他们绘就的“生态警纹”悄然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