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展 孙航
杭州市公安局钱塘分局新湾派出所依托公益资源、芯惠物联、看板数据“三个支点”,主动打通村社数据“经络”,将公益、义警、网格等民力与警力融合,打造城乡版“枫桥警务”新模式,织就一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网络,全面提升城乡融合治理水平。
汇聚“公益资源”,实现警务力量共建为打造具有辖区辨识度的城乡版共建治理格局,新湾派出所盘活辖区蓝天公益服务队、新湾“共享法庭”、湾警“公益律师”等自治互助力量,构建“共治警长+公益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的公益型警务治理共同体,完善救援警情紧急联动、易民转刑案事件化解处置、互帮互扶平安守护、全民反诈精准宣防等工作机制,推动公安警务、社会组织的常态合成、良性互动。
近日,新湾派出所接到辖区俞老太走失报警,派出所火速联动钱塘蓝天公益服务队,启动寻找走失人员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服务队派出12名有搜寻经验的志愿者,以最后的失踪点为圆心,拉出一张半径为2公里的寻人搜索网。民警辅警负责在河道和蔬菜大棚附近搜寻,服务队员在立交桥、废弃仓库内排查,经过6个小时不间断寻找,在立交桥下找到了满脸倦容的俞老太。
截至目前,新湾派出所联动公益力量共同处置救援抢险、走失等警情58起,化解邻里、家暴等疑难纠纷170余起,开展精准滴灌式反诈宣防1.5万余人次。
携手“芯惠物联”,实现警务联盟共治6月14日,新湾一小区许女士和丈夫发生争吵。原来,丈夫因炒股亏损100余万元,想卖掉自住房,妻子不肯激烈争执,丈夫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物业管家在了解情况后,即刻通过“芯惠物联”工作群上报信息。新湾派出所社区民警田刚强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稳定了夫妻俩的情绪,随后,田刚强联动物业管家、社工多次上门谈心,并邀请双方父母参与劝解,最终协商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新湾派出所以“芯惠物联”共治联盟为载体,将“共治力量”触角延伸至辖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小区物业门岗、工厂企业保安室、24小时沿街商铺便利店、美食街岗亭、商业综合体治安岗亭各个角落,组建由“湾嫂”“桥姥爷”“新苗”“烟火守护人”等6支1500名队员组成的义警队伍,建立集信息报料、警情处置、矛盾化解、巡逻宣防等功能为一体的动态“快反”前哨,形成一呼百应共治格局。
“为提升义警队伍现场处置能力水平,我们开展一案一闭环处置、一周一盘点会商、一月一实操培训,做到联动警情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解、重点部位有人巡、商铺夜摊有人守。”新湾派出所所长吴炳介绍道,“夏季行动”以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1%、10%,矛盾化解率达98.6%。
聚焦“看板数据”,实现警务融合共享
在新湾共裕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一块“共裕二维码”,“码”上有包括户主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党员信息、网格员信息等。新湾派出所结合“网格走亲”敲门行动,将公安政务服务政策、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典型反诈案例、公共安全小贴士等公安元素植入“数字乡村看板”,使“看板”集党建、治理、服务、产业、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打通警网融合新通道。
“原先去共裕村挨家挨户走访排摸,往往是脚力行走、笔头记录村内的社情民意。”社区民警吴雷说,“现在点开‘数字看板’的和美共裕小程序,网格员和村民通过‘码上报’将日常所看到、听到的异常信息上报,外来人员可借助‘随手拍’反映政策咨询、民生事项、安全隐患等信息,极大拓宽了信息搜集的渠道。”
新湾派出所积极推行“乡村共治、警网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组建由社区民警、网格员、村干部、党员为成员的“警格+网格”工作小组,落实“平时+错时”弹性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数据扫码走访入户、“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和核验,让“警格融入网格”“网格对接警格”,“双网”运行以来,共排查、采集和核验5万余人次、流动人口3万余人、行业场所300余家,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准确、鲜活的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