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佳缘 记者 邹霏霏
去年以来,舟山公安聚焦现代海洋产业链、重要发展平台和重大基础建设,围绕护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持续深化“11087?舟到在浙里”品牌工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增值服务内容,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保驾护航。
全程护航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警官”吴明泽每周都会走访企业,了解需求、排查隐患。一次走访中,他发现3家建设企业相关负责人因营地租赁问题发生纠纷,矛盾一触即发。吴明泽立即组织涉事三方到警务站调解室,厘清合同关系,批评不当行为,并协调解决大家都关心的员工住宿问题,妥善处置了纠纷。
这一案例是舟山公安护航重大项目的缩影。为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舟山市公安局创新构建“1445”项目全流程护航保障体系,通过深化线上线下为企服务专窗建设,梳理涉企服务“一类事”清单,建立“企呼我应”长效机制,实现问题快速响应、精准解决。
目前,舟山已在47个“千项万亿”项目和245个市级重大项目设立“实体+虚拟”项目警务站(室)135个,配备“项目警官”536名,累计走访企业1563家次,解决项目推进难题160余个,闭环化解矛盾纠纷136起。此外,舟山公安还创新推出“无人机飞行报备平台”,指导企业更新设备203套,解决飞行管控难题21个,确保重大项目施工安全有序。
地检协同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针对舟山市高水平开放格局,舟山公安精准对接大宗商品、油气加注、船舶修造、国际航运等涉外产业链节点,积极推出出入境便利措施。
舟山公安依托“地检协同”机制,构建“1+7+4”服务体系,将临时入境许可、停留证件、离船手续等3个高频事项全量集成办理,年均惠及船员8000余人,节约国际船舶滞港费用超4亿元,办证时间从7个工作日缩减至24小时,办理时效全国领先,获评浙江自贸试验区省级制度创新案例、浙江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舟山市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
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更精准的政策供给。舟山公安积极落实浙江省公安厅出台的《支持甬舟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十项移民出入境便利举措》,首创“口岸签证代转”“24小时”预约等机制,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至3日,办理加急护照2800余人次,先后为120余名紧缺型人才提供长期居留等便利服务。
统筹推进 助力海陆融合型发展
“没想到在岛上就能办证,还来工厂指导我们规范化学品的储存,真是省时又省心,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金钵盂岛一家企业负责人对公安上门服务赞不绝口。针对海岛企业办证难、管理弱等问题,舟山公安组织“助跑小队”登岛,为企业员工集中办证,并指导企业完善化学品储存设施,避免因管理不规范引发安全隐患。
针对群岛地理阻隔,舟山公安以数字化改革破局,构建“15分钟岛际办事圈”,覆盖16个偏远海岛78家企业,节约群众办事成本350余万元。同时,深化“舟到帮办”等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屏对屏”远程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75件,办结率100%。
在服务民生的最前沿,舟山公安持续推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域打造“为企服务专窗”,深化“前置踏勘+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模式,实现涉企事项时限同比压缩50%以上,企业跑窗口次数下降75%,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