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熠炯
“今年清明祭扫,路上比以前顺畅多了!”4月4日清明当天,杭州市民张女士在丁兰街道的陵园祭扫结束后,由衷地感叹。这背后,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上城大队丁兰中队的精心筹备与科学部署。
“借势+借力”,共管共治聚合力
丁兰中队辖区有公墓、陵园3所,区域集中且规模较大,清明假期共接待市民15万人次,呈现“时间跨度长、祭扫愿望强、踏青游叠加”的新变化和特点。
“以往清明祭扫,我们交警压力巨大,单打独斗,效果不佳。”丁兰中队队长于力敏说,“今年我们转变思路,争取属地党委、政府支持,构建‘政府牵头、交警主推、部门联动’的共治格局。”在上城交警大队的牵头组织下,交警、市政集团、公交、停管、综管、公墓管理处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各部门累计派出管理人员360余人次,复盘分析4次,统筹动静态交通综合管理。
“park+ride”,公共交通显神通
丁兰中队从“集约、高效、便利”角度出发,确定了外部公交接驳、内部停车换乘的出行转换策略。“今年清明祭扫出行,我选择了公交接驳,方便又快捷。”市民李先生说,“从地铁3号线华鹤街站下来,12分钟就到陵园了。”
由属地街道协调公墓管理处实施上山道路封闭措施,全面开放停车场,开辟公交扫墓环线,对老年人、儿童实施免费换乘,成年人有偿收费。累计开放停车场3处,提供免费泊位1300余个,停车场公交换乘点累计接驳群众8000余人次。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流量集中易排队的问题,还让祭扫群众出行更加畅通、便利。
“诱导+循环”,交通组织精细化
“今年清明,我们依托外围削流、内部巡线的总体交通组织策略,实施连续诱导,剥离过境型和到达型交通流。”于力敏介绍道,“内部确定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巡线交通组织策略,组织实施以龙鹤路为主线的单向循环交通组织措施,提高内部道路通行效率和流速,确保进、出口通畅。”
丁兰中队坚持“动态+静态”的勤务部署原则,聚焦路面管理,实施精准调警。清明期间,丁兰墓区机动车车位停放时间从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交通事故警情较前3年同期平均数减少11起,下降20%,未发生亡人事故;整体排队长度缩短约300米,拥堵消散时间较往年提前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