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莹
沉瓜浮李,蝉鸣绿杨。枕书而眠,思绪忽地飘回四年前盛夏8月的浅夜。
“这是什么字体啊,像在舞剑,好漂亮!”
“瘦金体。”
这是我和朋友圈一位气质清丽的小姐姐初次互动,也是我第一次踮起脚尖敲响了自学书法的门窗。此后下班回家、周末晌午,我都匍匐在低矮的书桌前,闻着墨香、线香,提笔练习瘦金体。
从宋徽宗到李清照再到纳兰性德……写完一沓,桌面文房丰富起来,字也开始有了一点小样子,但似柳叶的捺笔总写不出,折角、凤头勾、点笔也难以成形。又买了宋徽宗字帖合集、瘦金体笔画拆分练习册,下载了书法APP,突然一日,以上笔画一蹴而就。大概率是量变引起质变吧。这是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的书法时光。
书写成样子后,欢欣雀跃的我开始了折扇、书签、钥匙扣、书法包等文创的制作,完成了折扇、团扇、八角扇、漆扇、锦灰堆等类型扇面的书法创作,第一次摆摊卖掉了一些作品及心爱的旧书。此间认识了一些喜欢、肯定我的朋友。网络上或者现实中,我们因书法产生了交集。
难以忘怀的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孔夫子旧书网卖家,将一本绝版诗集《行走的诗行》送给我。后续,他在我这里买了一把写有王维《相思》的折扇送给女朋友。纸扇意为“止散”,这也是我选择在扇面上写“此物最相思”的初衷。某个炎热夏夜,邻摊是一位陪孩子卖玩具的父亲。交谈中发现彼此较投机,我们的谈话内容从道家到儒家,再到人生哲学。他很干脆地买下我一半的书法旧杂志。不舍旧书的心情中,我又欣喜旧书有了新主人,不失为一次复活。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淡淡的、彼此欣赏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许是这样吧。这便是2023年的书法印记和小故事,我很喜欢这段日子。
2024年,完成了书本、线上所有瘦金体字帖的练习以后,看着一堆堆的书法纸,我又开始了新起点,买了赵孟頫的字帖。练习几日后,发现书写难度较大,遂而转向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的练习。对于张充和女士的认识,是从张充和的书法书籍开始的,尤其喜欢此书卷首中的那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女士诗文俱佳,善琴艺、棋艺,是中国近代为数不多的书香闺秀,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慢慢写出了梅花香,诗美,字也颇具古韵,悠悠然然的,而我也越来越能感知古诗词的意境、毛笔字结体的气韵,以及内心越发趋于平和宁静,甚至怡然自在。
提笔间,春天的清寒、夏天的稠汗、秋天的凉风、冬日的僵冷,并未让我停止或者减缓书写。三四个小时、一整个下午,甚至深夜子时,沉浸书写,毫无倦意。我爱上了这浓浓墨味、沙沙宣纸,乃至“漏断人初静”,书桌前花瓶里花枝枯叶掉落的声响,以及前几日书写时,安静得能听出墨水浸染宣纸发出的轻微嘶嘶声,这些都让我感觉幸福和自足。
2025年3月,各色梅花落尽的暮春,临完梅花诗的我开始书写李斯《峄山碑》,体验完全不一样的书法结构以及别样的临摹。
身心、神意、灵魂还在继续走着。这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尽兴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