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要闻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智慧警务为石化基地织就“数字安全网”

■记者 邹霏霏 通讯员 张志龙

“警报!D区3号门发现未系安全带作业人员!”在舟山鱼山岛的护航海洋经济共治中心,AI监管系统实时捕捉到违规画面,安全员手机即刻收到定位提醒。当巡查人员赶到现场时,违规工人已被附近巡逻的义警劝导教育。这样的智慧监管场景,已成为这座国家级绿色石化基地的日常。

依托“电子围栏+智能感知+数据中枢”三维防控体系,鱼山岛实现连续860天重大安全事故“零记录”。护航海洋经济共治中心犹如“数字大脑”,整合智能探头、危险品预警系统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为3.6万名建设者筑起立体化安全屏障。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控”的跨越,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施工一线——

去年9月,智能安检门在抽查运输车辆时,如同给车辆做CT扫描的智能安检系统,瞬间识破伪装成普通危化品的违规化学品,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

鱼山岛23架作业无人机全部植入“电子身份证”,无人机反制系统如同低空“电子篱笆”,使“黑飞”处置时间压缩至180秒。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消防支队副支队长陈昌深有感触:“原先施工区域内巡查要依靠1个多小时的车巡,自从使用搭载高清夜视仪的‘夜鹰’无人机巡逻后,30分钟就能完成对施工区域的巡查。”

这些智能化防控手段正在重塑鱼山岛的安全管理模式。岱山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创新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蓝色隐患由企业自查自纠,黄色风险启动警企联动,红色警报则触发全市应急响应。今年4月,危化品溯源系统监测到一批原料异常波动,立即启动黄色预警,多部门联合排查发现运输车辆温控系统故障,及时避免了泄漏事故。(下转2版)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