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警事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国字号”案管室推动浔安人和

■通讯员 徐敏

获评“全市首批三星级执法所队”、列为全省公安法治建设试点项目、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公安基层执法示范所队”……日前,在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命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决定》中,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南浔派出所榜上有名。南浔派出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创新案件管理室建设,跑出法治公安建设“加速度”。

执法改革领跑领先

“现在的案管室不再只有执法监督,还有预警提示、上传组卷、邮寄送达等系列温馨服务!”案管室改革“红利”,让办案民警纷纷点赞。

早在2023年,南浔派出所创新实践“要素集成、流程再造、法数融合、一室统管”未来案管室改革,持续细化升级专业场所、队伍建设。目前,350平方米的案件管理室集成案件办理、执法巡查、审核审批等6大功能区,搭建起“1名教导员+1名专职法制员+9名法制助理员”的“119”专业执法监督队伍,在全省首创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建成湖州市首个“涉企行政案件办理一体化中心”,支撑执法办案更加安全、规范、集约、高效。

电子大屏上,办案区各功能区监控画面、执法数据实时滚动播放。南浔派出所自主研发的“法治云端”系统为每个办案民警精准“执法画像”,实现“案件集中办、要素全量管、过程全控制、监督多维度”。

执法管理提能提档

问题自查率上升209%,整改效率上升58%,上级问题通报率下降68%……“执法问题的‘两升一降’,体现了我们首创‘166执法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初步成效。”南浔派出所案件管理室主任熊玉婷说道。

“166执法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以“防执法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的一套执法精细化管理履职清单,通过建立6项执法工作制度、形成6大闭环管理机制,解决执法工作“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

日前,案件管理室民警巡查时,发现一起伤害警情因嫌疑人逃跑导致取证不全,无法实现当日闭环,立即通过“一警一表”开列13项取证要点并指导先期取证到位,后在嫌疑人到案后24小时内结案,为受害人伸张“及时正义”。

“166制度”运行以来,民警每日对警、案、人、物、卷5大执法要素巡查整改闭环,“一要素一表格”成为执法监督管理新常态,这一做法在湖州全市推广。

执法质效有感有度

“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群众、企业、民警更有感。”南浔派出所教导员姚国平介绍。

南浔派出所年接处警1.2万余起,案件管理室投入使用以来,所内多项执法指标居湖州市前列,实现检察监督“零纠违”、复议诉讼“零撤变”、有责信访“零发生”。

案件管理室立足服务升级,对企业、经营者轻微违法行为依法适用“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无过不罚”,在湖州市率先使用信用修复机制;同时建成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区域,以家居式场景布置和专业化心理疏导缓解未成年人情绪。

聚焦实训蓄能,案件管理室依托“主训小课堂”以案例点评、新法带读、法治沙龙等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民警参与“法考”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推动学法、用法、懂法蔚然成风。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