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顺广 张莎莎
58岁的王夏福是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桐屿派出所社区民警,曾任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行政审批科科长等。2020年,王夏福退居二线,他选择重新回到基层担任社区民警,充分发挥自身见识广、经验足、业务精、威望高的特点优势,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前不久,在路桥区社区警民双向熟悉度测评中,王夏福的警民双向熟悉率达100%,位列全区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邻家老警”。
壮大微服务“朋友圈”
爱思考、爱钻研是同事对王夏福的评价。小稠村地处路桥区最西部,常住人口506户、2083人,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枇杷之乡”。
王夏福管辖区域内大大小小的厂房有60多家,出租房较多,人员结构复杂。他开拓思路,注册片警微信小号,以“线上+铁脚板”的方式走遍辖区厂房、小店、村民家,与走访的村民、外来人员逐一添加微信好友并拉进微信群聊,还在辖区村民的朋友圈中积极点赞评论提升“出镜率”。这种“加好友、入群聊、点赞朋友圈”的模式,弥补传统走访工作的不足,让王夏福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信息,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王警官,我昨晚看到有个男的鬼鬼祟祟地在一排轿车前走来走去,好像在拉车门……”这些年,村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在微信上找王夏福。而他也总是及时回复,耐心解答。从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到社区安全隐患的提醒,再到各类政策的宣传,通过这个小小的微信窗口,他与村民们建立起24小时的沟通桥梁。
如今,他的微信好友达到3504人,各类微信群组10余个,涵盖村里的所有家庭。2024年,片区有效警情同比下降9.68%,村民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笔墨传情的“书法家”
王夏福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是村里出了名的“书法家”,过节为村民写对联,向村民“推销”自己,提高警民双向熟悉度。
初到小稠村时,王夏福拿着警民联系卡入户走访,总被当成推销员吃闭门羹。直到有年除夕,他帮独居老人重写被风吹破的春联,意外发现笔墨能敲开群众的家门。自此,每逢春节,他总是早早准备好笔墨纸砚,在村文化礼堂摆张桌子,现场为村民们书写春联,送上新春祝福。平时,他还将反诈宣传化作一副副对联,入户走访时送给村民。这个创新做法让小稠村去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50%,更在墨香中拉近警民距离。
会说外语的“宝藏警”
王夏福总能和群众想到一起、坐到一起、聊到一起,开展群众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他说,自己最喜欢去村里人多的地方,尤其是老年协会、村里小店,和村民坐下来唠唠嗑,就能知道村里很多情况,也能认识很多村民。只要一空下来,他就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添加微信片警小号,送上他的警民联系卡,张贴他的社区民警海报。如今,王夏福已走遍村里的角角落落,熟悉村里每家每户。正因他这双“铁脚板”,他对村内事务很熟悉,村民们都格外信任他,遇到矛盾纠纷时总第一时间找他调解。
前不久,王夏福借助自己的熟悉度,发动辖区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作为中间人,成功调解一起两名老人因枇杷树土地纠纷闹了几十年的矛盾纠纷。
“老王可是个能人!”王夏福除了社区工作做得好以外,还自学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语言。如今,他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友人交流,提供翻译服务,向他们介绍小稠村的枇杷产业,积极推进共富警务,还会协助派出所办理一些涉及外国人员的案件。
“我做的都是小事,把小事做好也能温暖人心。”王夏福用朴实的话语道出自己的心声。警民双向熟悉率100%,是王夏福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更是他对“人民公安为人民”庄严承诺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