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伟玲
我的家乡——美丽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身处浙西南群山怀抱之中,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其中漫山毛竹林郁郁葱葱,在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珍贵礼物——毛竹笋。
毛竹笋,数清明前的最嫩,未出泥的最佳,也是制作笋干的上品,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白肉笋”,凭名字就让人联想到笋肉的厚嫩。
年少时,每逢春分前后,我最喜欢背上小竹篓,沿着蜿蜒的山路,跟随父亲上山找“白肉笋”。父亲边走边看,不时告诉我,哪片竹林颜色深,出笋多,今年是大年;哪片竹林颜色淡,说明今年出笋少,是小年。
春雨过后,竹笋拔节而长。父亲负责挖,母亲则在山上快速将竹笋剥壳切去老根。新鲜竹笋重,普通一根就达五六斤。雨后的竹林地面湿滑,背着竹笋下山,难度更是直线提升,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笋摔个四脚朝天,真是应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
回家后,母亲没有歇息,而是立刻将竹笋用水洗净,对半切开,然后整齐叠放在锅里,加水直到笋肉蒸熟煮透。我坐在灶口前添柴烧火,看着母亲时不时往锅里加水,上面的笋换了一批又一批,炉灶里的火红通通的,我的眼皮也越来越重。
第二天,母亲又早早起来,把煮熟的笋切成小片,摊晒在竹匾上,鲜嫩的笋片不多时就铺满了整个院落,空气中散发出独特的味道。可以说,竹笋丰收的那段时间,也正是母亲最辛苦忙碌的日子。
晒笋干,最期待好天气。几个艳阳天下来,就能收获一批气味清香、色泽金黄的笋干。江南的春天,阴晴不定,如不巧遇上
连续阴雨天,为了不让煮过的笋子长斑出毛,母亲也有应对的办法。这时就支起竹烘笼,底下放上火盆,用炭火的余温将笋慢慢烘干,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经常翻动才能避免烘焦。
用新鲜笋干搭配五花肉做成的笋干烧肉,香味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回想年少放学时,临进家门闻到诱人飘香,我准知道母亲做了我最爱吃的笋干烧肉,不禁口角流涎。我径直拐进厨房,笋干还在土灶上焖炖着,我已顾不了那么多,直接用手抓起一块,忙不迭地往嘴里送,烫得满嘴“呼呼”直吹气。“笋干还没炖烂呢,你这丫头……”在母亲爱的唠叨中,我又迅速抓起一块,笑嘻嘻地“逃”走了。
现在,这份美味情缘又延续到下一代。
“阿婆,你今天烧什么好吃的呀?”
“烧了囡囡最喜欢的,你看!”
说话间,母亲已把一盘还冒着锅气、色泽诱人的笋干烧肉端上了桌,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女儿也开心地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饭。
春天的周末,我也带着孩子上山,就像当年父亲教我那样,领孩子识竹叶,找竹笋。笋挖回后,学母亲的方法制作笋干,一旁的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学姐姐晒起笋干,淘气天真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近年来,随着家乡民族生态旅游名片的打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景宁赏美景,尝美食,品民俗。畲乡笋干和香菇、木耳等绿色食材一道成了深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小小的竹笋变身成了村民们增收的“致富笋”。
如今,行走在景宁街头,道路宽敞,楼房林立,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的耳畔又响起《美丽的畲乡等你来》这动人的旋律,愿可爱的家乡今后不断唱响更多精彩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