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师傅,麻烦您给无人机贴一下这个‘RFID芯片码’,下次再来绍兴飞,十分方便。”一块芯片码就如同一张“电子身份证”,将人机基础信息登记在案。在杨汛桥,这样的“现场补办”已成常态。
杨汛桥距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10公里,属于机场120米限高区。为全面掌握辖区无人机持有使用情况,杨汛桥派出所依托“越警管家”平台,采用“个人自主申报+购买数据比对”双轨机制,对辖区民用无人机静态持有者实行“一机一档”登记管理,确保底数清、动向明。针对难以掌握的外地持有者,杨汛桥派出所依托街面18套报文解析基站和39个路面物联网基站,全量监测无人机动态数据,通过现场容错补办、飞行备案补登、违规分级处置、数据联动共享,实现无人机户籍化管控。
“紫薇小学北面有辆红色的私家车堵住路口,请前往处理!”近日,无人机在执行巡视护学任务时,突发道路拥堵,飞手发现拥堵原因后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护学岗进行疏导。路况在5分钟内就恢复畅通。
杨汛桥派出所新开发的无人机护学巡查应用可根据学校每日上下学时间对辖区内13所学校开展巡查。按照设计的飞行参数,无人机每到一个护学点位都会自动调整高度、角度和焦距,为学校早晚高峰的警力部署、交通疏导提供实时支撑。
从着火山头到西小江河畔,从黄赌多发的巷尾到人头攒动的夜宵摊,从打架现场到偷盗暗处,无人机正在“飞”遍杨汛桥的角角落落。杨汛桥派出所基于已有警情、纠纷、巡防等数据,精准开展数据分析,构建热力模型,划设红、蓝、青、黄、紫五色管理区域,细化航线设计、巡逻模式和飞行时间,切实提升巡逻防控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