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警事
  版面导航
·  岱山构建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
·  图片新闻
·  普陀“全域空巡”拧紧夏季“平安阀”
·  九年救起十三人 义乌民警楼仁斌又出手了
·  转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岱山构建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

■记者 邹霏霏 通讯员 张志龙

岱山共有400多架无人机,无一例外都安装了岱山公安研发的“智飞蓝匣”。有了这个装置,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尽在“掌控”中,这是岱山公安构建县域现代化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的一个缩影。

“这是我们的‘智飞蓝匣’,送给你,以后飞无人机一定要记得装好并打开,这样才能安心飞。”7月8日,岱山县公安局“鱼鹰”警航队进行全县无人机管控数据比对时,发现一架未登记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多次出现在鱼山石化基地附近,非常可疑。确认数据后,民警立即启动反制机制,派出所、警保联盟、空中义警等力量根据职责分工协作,3小时内就找到机主。

“黑飞”人员姚某为鱼山外来务工人员,平时酷爱鸟类,于是在2023年12月先后购买了两架无人机,专门用于拍摄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内的世界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没想到才飞几次就被岱山公安“空中警察”逮了个正着。考虑到姚某的行为没有主观恶意,也没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民警对其进行现场教育,还送上舟山公安“智飞蓝匣”无人机“机架管”设备。

位于岱山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内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针对超大型油储炼化项目安全要求高、低空防范风险大的实际,今年以来,岱山县公安局制定了13类33项“警务+政务”飞行事项清单,联动海事、海警、驻地部队、企业等单位共同建立反制机制。

“巡特警大队专门挑选27名精通无人机且持飞行证的民警组成‘鱼鹰’战队,发展软(硬)反制手10人,入驻飞手100%覆盖重点警种、海岛派出所。”“鱼鹰”警航队负责人陈洪途表示,“同时组建以‘鱼鹰’警航队为主体、企业义警队和警保联盟为两翼的共治队伍,构筑全天候作战、全时空防控、全场景应用的要地区域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

今年以来,岱山公安深化数智集成应用,依托浙石化基地“智慧鱼山”管控平台和舟山市无人机管控平台,建设具有“远程预警、全域监控、区分敌我、自动防御”功能于一体的鱼山无人机防御系统,配套4类预警处置方案,联动浙石化、驻岱部队建立应急处突机制,构建完善“侦测、预警、推送、定位、处置”反制闭环。

岱山县所有重要部位安装了由舟山市局巡特警与浙大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强制报文接收设备,对所有无人机安装了配套研发的“智飞蓝匣”无人机“机架管”设备,并基于以上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一机一档”“一飞一报”的精准无人机监管制度,打通了公安机关在社会面无人机管理中手段缺、能效低、监管难、成本高等痛点、堵点,实现低空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社会面无人机飞行一秒一频次的高效、精准监管。

目前,岱山公安共预警处置疑似“黑飞”239起,协助查获海上走私、非法捕捞等案件30余起,协同救助海礁受困群众、走失人员12人次,实现全县无人机有序管理和大型石化行业、军事基地、货运港口等重点区域“黑飞”滋扰现象“零发生”。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