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欢欢
在温州市瓯海区政务服务大厅,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俯身倾听群众诉求,时而耐心解读政策,时而专注核对材料,她就是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蔡晓娟。她24年如一日扎根户籍窗口,累计办理业务数百万件,用专业与温情架起一座警民连心桥。
见证发展:从“纸笔时代”到“一窗通办”
2001年,21岁的蔡晓娟成为泽雅派出所一名户籍民警。当时的户籍管理工作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户口业务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山区群众办理户口往往需要起早赶来。为方便群众,蔡晓娟将户口办理文件折成口袋书,随时学习参考,将辖区81个村村名和地理位置熟记于心,大大减少群众办理时间。每年12月进行人口年报时,蔡晓娟要手抄81个村的人口报表,双手常常被冻得通红。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蔡晓娟一直坚守在户籍一线,亲历户籍制度的每次变革。2005年,一代身份证到二代芯片更迭时,她深入村居积极宣传发出“换证邀请”;2012年,瓯海区公安分局开通周六上午户籍办理服务后,她克服双警家庭困难,主动担任值班民警;2017年,“最多跑一次”启动时,她主动梳理户籍业务“一次办”清单,将办理时限压缩60%,材料精简45%……
2021年8月,蔡晓娟在为居民朱女士办理户籍业务时,发现其驾驶证马上过期,立即为她讲解“一窗通办”服务。不到10分钟,朱女士不但领到新户口薄,还拿到新驾驶证。“一窗通办”推出以来,蔡晓娟与同事学习不同警种业务,迅速实现户籍、车驾管、治安等业务的“一站式”办理。
工匠精神:两年破解86个户籍难题
2025年5月,一位湖北籍老人到政务中心求助。她的外孙因复杂的家庭情况面临入学难题——父母离异,母亲在海外,关键证明材料缺失。眼看入学报名截止日临近,老人心急如焚。蔡晓娟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创新采用“线下协查+特快专递”双轨模式,协调湖北、温州两地多个部门,终于办妥所有手续。
这样的故事在蔡晓娟的工作中不胜枚举。2012年,旅居海外30年的杨先生回国落户受阻。面对杨先生的“归家心切”,蔡晓娟为他建立专属档案,12年间持续跟进更新材料。2024年3月,华侨落户新政出台后,她第一时间通知杨先生,最终圆了“落叶归根”的心愿。
多年来,蔡晓娟将户籍窗口打造成“民生急诊室”,为群众解决“疑难杂症”。同事们都说:“再难的户籍问题,到了娟姐手里都能迎刃而解。”近两年来,蔡晓娟累计破解86件疑难户籍问题,其中60件涉及华侨落户。
数字赋能:老户籍警的新作为
当数字化转型浪潮袭来,这名“老户籍”又化身“新主播”。她首创的“微信音频工作室”将出生申报、户口迁移等22项高频业务转化为“可听的业务教材”,为户籍民警提供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她主导编制的255份政策汇编、494道实务题库,成为瓯海户籍民警的“业务宝典”;她创新的“3+3”练兵模式,培养出一批批业务骨干,推动瓯海区公安分局在全市户籍业务比武中屡获佳绩。
除了“户籍专家”,蔡晓娟还有另一个身份——“蔡老师”。作为全省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工匠”,她肩负“传帮带”重任,曾受邀为全省户籍管理人员分享经验;作为温州市公安局兼职教官,她每年为新警讲授户籍管理业务,2021年以来已累计授课20余小时。
提起蔡晓娟,户籍民警陈茹总是难掩敬佩之情。“记得我刚入职时,面对繁杂的户籍业务完全无从下手,是晓娟姐在新警培训时的那句‘户籍工作要像绣花一样,既要有耐心更要有匠心’点醒了我。”陈茹回忆道,这句话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座右铭。如今,已成为业务骨干的陈茹也肩负起带教新警的责任。
24年来,蔡晓娟获浙江省群众满意户籍管理先进个人、浙江省人口服务管理工匠、温州市爱民模范、温州市优秀人民警察、温州市优秀户籍民警等10余项荣誉。“服务群众没有捷径,唯有真心。”蔡晓娟说。
蔡晓娟在户籍窗口用专业诠释责任,用温情传递力量,让每一本户口簿都饱含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