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平安人物
  版面导航
·  “中国好人”商朝阳:义务寻亲16年,帮助280余个家庭团圆
·  胡旭辉:金华110接警历史的见证者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胡旭辉:金华110接警历史的见证者

■通讯员 周静莉

4月30日晚7时,胡旭辉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金华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接警大厅,坐到那个熟悉的工位上。上完最后一班岗就要退休的胡旭辉,注视着屏幕上不时转换的画面,心中满是不舍。

胡旭辉,金华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大队民警。

5月1日上午8时,胡旭辉郑重地在值班记录本上记录交班情况,签上名字,交给接班人员。

他是金华110历史见证者——一生坚守

1997年,胡旭辉进入公安队伍,正是金华110成立之时。28年来,他见证着金华110的诞生、成长与发展。他,择一事,终一生,坚守110接警“三尺台”28年,在全省屈指可数,他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他“110”。

“您好,这里是金华110,有什么需要帮助吗?”1997年从部队转业到金华公安的胡旭辉从接警员做起,一次又一次地接起电话,业务娴熟地处理着不同警情和求助。因为他深知,这看似简单的连线,关键时刻却是一条能救人于水火、解人于危难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搭建的服务人民群众“连心桥”。

这28年,报警方式,从电话报警到短信报警再到互联网报警;警力调度,从打电话到网络派单再到无线数字对讲和警务通;对于一线处警情况,110报警服务台从“听得到”到“看得见”……胡旭辉亲身感受着金华110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胡作为金华110的历史见证者,作为这个号码背后光荣团队的一员,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为民初心,有尺度更有温度地对待每一起报警求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情报指挥中心政委蒋进称赞。

他是守护城市的哨兵——竭诚为民“110岗位,需要绷紧神经聆听每一个报警求助电话,特别是要从处于危险紧急情况下报警人传来的只言片语中,准确分析,敏锐判断,高效反应。”28年来,胡旭辉信守着这样的理念,并身体力行。

10年前的一个秋日,李先生自驾到北山电视塔游玩,返回途中车子不慎冲入水库,求助电话打到110。从北山电视塔回市区,沿途可经过4个水库,对于接警员“到底是哪个水库”的询问,电话那头传来的只是一片慌乱的嘈杂声。

像这种地址不明确的警情,就需要接警指挥人员快速研判。

此时,熟悉地形的胡旭辉头脑中马上显现一幅“图”:鹿田水库离下山公路较远,从路上冲到水库的可能性较小,而双龙水库和山下曹水库都在山脚。根据李先生报警时提到,刚离开电视塔不久就冲入水库,基本判断车辆冲进距离电视塔最近的小西湖水库。于是,胡旭辉果断指令处警力量赶赴救援,李先生及朋友被成功解救。

面对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报警,胡旭辉与路面警力高效联动,迅速锁定肇事车辆动向,10分钟后成功控制嫌疑人;面对冰雪极端天气,他竭尽所能,为处警民警指点迷津,将困于北山上即将分娩的孕妇安全送到医院;面对说不清所处位置、讲不出周围环境的迷路老人,他分析判断,找出准确点位……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接处警故事在胡旭辉及时、准确的指挥调度下演绎。

他是新一代接警员的榜样——薪火传承

入选全省公安110指挥人才库,被金华市公安局评为行家人才,被警校聘为专业教官……28年经验的积累与提炼,胡旭辉已成为110接处警的行家里手。

这些年来,胡旭辉不仅为金华公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接警员,还被省公安厅推荐到兄弟地市开展指导培训。

“老胡敏感意识、指挥协调能力强,他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摆在第一位,一次又一次在突发案事件先期处置中赢得先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情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大队大队长雷挺说。

“胡班长像个老大哥,有时候接警遇到电话那头不理解被埋怨甚至无端谩骂时,他总是及时帮我调整情绪。”接警员小张说。

集体二等功、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基地……回望金华110一年年取得的成绩,胡旭辉心中既自豪又感慨,“遇到危险,群众会第一时间拨打110,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作为第一代接警员,我和‘110’一路相伴成长,如今接力棒已传到新一代接警员手中,希望他们继续将这份信任化作不竭动力,薪火相传,让金华110这块‘金字招牌’更加发光发亮。”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