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平安人物
  版面导航
·  张泽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  练彪:乘风破浪的创新改革尖兵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张泽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通讯员 郑楚君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工作9年来,始终挂在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副所长张泽楠嘴边的话。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张泽楠牵头组建了派出所“巡防中队”,创新“三张工作清单”,运行“内部精细化”管理机制,落实“值班党小组”比拼赶超竞赛模式,使四类警情下降26%、处警速度提升50%,实现派出所主防能力、社会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三个显著上升”,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2次,条线考核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勇闯新路的“急先锋”

“社区队当日重点工作”“本周警情概况”“传统侵财案件发案点位”……走进枫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可以看到墙上贴有许多工作提醒,督促着社区队、办案队工作清单化推进、条目式完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两队一室”密切配合,警务勤务高效运转,得益于副所长张泽楠的“灵机一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接处警也是如此。

如何实现警情的快接快处?首先要从巡逻防范着手。张泽楠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时段的警情发案特点,划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合理规划巡逻路线,扭转以往漫无目的巡逻状态。

一个月后,上学和放学时间,值班民警驾驶的巡逻车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协助开展“护学岗”工作;晚饭时间,嘉凯城商场停车场里会出现社区民警提醒锁好车门的身影;深夜,烧烤摊集中的楼家社区成为重点巡逻区域。

根据“大脑”综合指挥室所发布的每日风险清单开展针对性巡处工作,使各类安全风险变得可预测、可防范、可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带动警务工作焦点逐渐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警务模式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张泽楠也是群众口中的“好青年”。他曾参与过一场运输生命药的跨省接力。

新冠疫情肆虐时,居住在枫桥镇的裘女士罹患癌症,她丈夫是一名脑梗患者。那时,老两口的药都已经吃完,往常都是上海的女儿帮忙配药。但情况特殊,药因疫情被阻隔,老人无奈求助上海电视台。接到消息后,张泽楠立即与上海警方和嘉善县政府取得联系。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当天下午,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枫桥北高速口嘉善邮政局的绿色卡车缓缓驶进,早已做好准备的张泽楠身穿防护服,接过装有特效药的袋子,在全面消杀后火速送至老人家中,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像这样帮助群众的事情在张泽楠从警生涯里还有很多,召集义警在寒夜里找回走失老人;耐心开导逃学的男生,解开男生心结,重拾生活信心;不眠不休翻看监控,帮助生活不易的异乡人寻回丢失的手机……这一桩桩“小事”都是一心为民的点点印记。

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己任,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让辖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枫桥经验”的“金话筒”“枫桥经验”始于枫桥,源自公安。作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枫桥派出所每天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考察团,而作为综合研判的行家里手,张泽楠承担着所综合指挥室的讲解工作,为五湖四海的参观者“传经送宝”。偶有外国友人专程来学习“枫桥经验”,张泽楠也会发挥大学涉外警务的专业优势,用流利的外语介绍“枫桥经验”。

他说,“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因为始终把握着变与不变的关系,而自己每一次的讲解交流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提升。

正是因为有张泽楠这般锐意进取、斗志昂扬的青年副所长为榜样,枫桥派出所全体民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矛盾、用热忱服务群众,先后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公安楷模”等荣誉。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