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预警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男子收到“免费水果提货卡”损失5万元
凡是“先充值后返利”的都是诈骗

■通讯员 陈怡

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拆开后竟是“免费领取水果提货卡”。近日,台州的贺先生遭遇“天上掉馅饼”的骗局,最终被骗5万元。

贺先生此前在网上购买过水果。10月5日上午,他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拆开后里面有一张印着“新鲜水果免费领”的提货卡,卡片上标注“扫码即可兑换”的提示。

贺先生扫码后,页面跳转至一个小程序,小程序内的“客服”告知想要领取水果需先下载APP。贺先生没有多想,按照指引下载指定APP并完成注册。

进入APP后,“客服”让贺先生填写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称会将水果邮寄至家里。之后,“客服”发来消息称,APP正在举办“用户回馈活动”,参与任务就能领取返利。

起初,贺先生按照要求扫描“客服”发来的二维码,完成任务后很快收到小额红包返利。随后“客服”又向他推荐小额充值返利,他充值后很快拿到返利。

之后,“客服”发来高额返利任务,要求贺先生在APP内充值5000元,称这样水果订单会优先配送。贺先生没有怀疑,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将钱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

转账后,贺先生迟迟没收到返利,联系“客服”,对方却称因贺先生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想要提现还得再完成大额补单任务。

为了挽回损失,贺先生在“客服”的要求下,到银行取出4.5万元现金送到指定地点。送完钱后,“客服”说还要继续充值补单,贺先生察觉不对劲。恰在此时,他接到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反诈中心的预警电话,这才明白自己遭遇诈骗,共计损失5万元。

椒江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民警徐可凡分析此类骗局的套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给受害人寄出提货卡,让受害人误以为是商家的活动,放松戒备;之后用“扫码领红包”“小额充值高返利”等操作让受害人尝到“甜头”,为后续大额诈骗铺垫;再以“操作错误”“账户冻结”等理由给受害人制造紧迫感,要求受害人将现金送到指定地点完成解冻,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收到来历不明的提货卡、优惠券、赠品时,切勿轻易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先联系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凡是要求“先充值、后返利”“做任务赚佣金”的,都是诈骗;要求“线下送现金完成解冻”的,都是诈骗。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