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警事
  版面导航
·  义乌“六融工作法”开创空港“融合善治”新格局
·  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高墙之内,拘所何以成教室?

■通讯员 孙梦婷

高墙之内,既有法度的庄严,也有教育的温度。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拘留所以法治文明监所、“枫桥式公安监所”建设为牵引,将拘期变为学期,将拘室化为教室,在高墙内外架起一座从违法走向知法、从迷茫走向醒悟的感化之桥,让法治教育不断延伸、深化。

以教促改 拘期成学期

今年6月,未成年人小唐因盗窃被依法拘留。在管教民警日常谈话的基础上,柯桥公安警营心理专家多次入所,与他开展深入的一对一交流。在真情关怀与专业疏导下,小唐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渐反思,最终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并立志回归社会后学技能、走正途。

小唐的转变,是柯桥区拘留所推行“拘学同步”机制的一个缩影。该所将降低被拘留人出所后再犯率作为工作重点,创新“拘学同步”机制,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立体教育、“普适+个性”针对教育、“监所+社会”联动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块化教育体系,通过普法宣传、心理疏导与技能培训等多项举措,以崇法尚德、正风化人的监所文化,引导被拘留人增强法治意识、学习实用技能,最大限度预防其回归社会后再次违法犯罪。

开放共融 高墙作课堂

“看到失去自由的状态,我才真正明白违法的代价。”一名来访的中学生在心得体会中写下这样的感悟。这正是柯桥区拘留所面向社会开放、致力于法治宣传教育的目的所在,该所不仅是封闭的高墙大院,更是社会治理和犯罪预防的重要阵地。

为充分发挥监所的警示教育作用,柯桥区拘留所积极打造“少年警校”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推出“三个一”警示教育机制,即“看一遍拘区、听一堂讲课、谈一下体会”。学生们通过沉浸式参观被拘留人生活场所、实地感受法治教育氛围、聆听民警讲授安全防范课程,并在现场交流心得体会,在身临其境中深刻体悟违法的沉重代价与自由的珍贵。

今年以来,柯桥区拘留所已累计接待线上线下预约参观的中小学生500余人次,广受学校师生好评,并被浙江省公安厅监管总队授予“全省公安监管场所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称号。

源头化解 防患于未然

柯桥区拘留所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专门成立“鉴桥工作室”,与法院、司法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并联动区内主要商会及“老娘舅”调解组织,围绕涉被拘留人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化解。通过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定期驻所,工作室为被拘留人提供法律辅导与心理疏导,在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解开心结、增强法治观念,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柯桥区拘留所还推动“鉴桥工作室”职能前移,联合属地派出所在所内打造社会面重点人员法制谈话专区。针对因邻里纠纷引发、情节较轻、具备调解条件的案件,通过组织当事人提前参观拘区、接受法治教育、厘清违法成本等方式,努力促成双方和解。

今年以来,“鉴桥工作室”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6起,开展法律援助80人次,有力防范了“民转刑”“刑转命”风险。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