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丹晨 通讯员 练婉婷)10月11日,庆元县公安局百山祖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对夫妻在百山祖镇黄皮湿地山林中迷路失联,急需救援。接警后,百山祖派出所立即启动一键响应机制,迅速联动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保护中心、镇政府及“百山义警”等力量组成联合搜救队,深入山林展开搜救。此次救援中,一款新型装备——人体外骨骼机器人被庆元公安首次投入实战应用,成为提升搜救效率的关键工具。
百山祖派出所副所长叶剑锋介绍,辖区约70%的警情需深入山区处置,搜救工作常持续数小时,对救援人员的体能是极大的考验。如何让救援人员“跑得更远、撑得更久”?庆元公安引入这款融合尖端机器人技术、人体工学和人工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该设备能够毫秒级感知救援人员的运动意图,在抬腿、迈步等关键动作时能瞬间提供32N?m(牛米,指1牛顿的力垂直作用于1米力臂所产生的力矩)的强劲助力,并智能识别不同的运动状态:上山时辅助屈膝攀登,下山时缓冲减负,有效降低膝关节与腰部的受力。
“感觉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托着你。”百山祖派出所民警毛时鹏在参与救援时装备了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他表示,在体力消耗较大的搜救后期,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效果尤其显著,使他能更专注于环境观察与群众转移。
经过3小时的紧张搜救,救援队伍成功找到迷路夫妻并安全将其转移。毛时鹏在任务结束后仍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未出现长时间山地搜救后的体力透支情况。
这场应用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搜救充分验证了其在复杂山地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表明庆元县山林救援模式从传统依赖体能向“人机协同”的智慧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