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警事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家长里短不出街巷,矛盾纠纷“零时差”化解

■通讯员 叶婉莹

3月27日清晨,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三江派出所社区民警庄春生前往辖区开展日常走访时,忽然传来的争吵声引起他的注意。他循声而去,发现是一起因噪声引发的邻里纠纷,便立即上前劝导,第一时间平息了这场冲突。

“家长里短不出街巷”,是三江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的缩影。今年以来,三江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做细、做精、做强基层调解体系,通过发挥流动调解室、24小时调解工作站和小区“警民共调”调解室作用,实现群众诉求解决在当下、矛盾纠纷化解在当下。“春风化雨”流动调解室矛盾事发现场变为调解现场

在三江街道万达社区,时常能看到庄春生的身影。为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各类烦心事,他在万达社区建立“春风化雨”流动调解室。“流动调解室就是采取走街串巷、听取‘家长里短’的方式搜集线索,掌握矛盾纠纷信息源头,做到哪里有纠纷就‘流动’到哪里,哪里需要调解就‘流动’到哪里。”庄春生介绍,流动调解室已解决社区矛盾纠纷45件。

与传统调解模式相比,流动调解室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方面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此前,庄春生在社区走访时,发现一向和善的老朱正在对着路边一辆车骂骂咧咧,扬言要把车砸了。庄春生立即上前制止并了解相关情况。

原来,老朱家位于小区出入口,最近隔壁开了家餐厅,顾客停在路边的车辆时常堵住老朱家门口的通道,给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庄春生随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到场商量解决措施,还和老朱一同走访隔壁餐厅,经过多方协调形成停车问题的解决方案。“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老朱转怒为喜。“不打烊”的调解站

深夜矛盾不过夜

三江街道三路口社区有酒吧、旅馆、餐饮、棋牌室等场所近600家,夜经济繁荣,人流量大,消费纠纷、救助类警情随之增加,且纠纷类警情大多在夜间发生。

为让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三路口网格联勤警务站安排社区民警辅警24小时值班,负责警情处置和纠纷调解。

2月17日2时许,警务站接到三江派出所传来的警情:某酒吧发生消费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值班民警当即赶赴现场,仅10多分钟就化解了矛盾双方因言语不当产生的误会。

“商家、消费者或流动人口间的纠纷,社区民警辅警通过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能够更快化解到位。”社区民警王敏介绍,联勤警务站不仅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司法等多部门专业力量,还创新24小时“不打烊”机制,对“想找个说法”的群众随时敞开大门。今年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纠纷62起,现场纠纷调处率达96.8%。

与此同时,三江派出所创新多元融合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将各类矛盾化解专业人士请进警务站,打造了“桃哥调解室”“共享法庭”等系列特色调解品牌。

小区里的“共调角”“警保民”聚力解难题

三江街道有封闭小区100余个,基于辖区小区多、人员结构复杂等情况,三江派出所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以物业单位保安员为主体组建“警保民”联勤共治队伍,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每个物业办公室都相当于一个小型调解室,不仅可以调解小区自行排摸搜集到的纠纷,还可以与社区、派出所联合在群众‘家门口’对纠纷进行共同调解。”三江派出所民警曹孝卿说。

3月14日晚,某小区居民因漏水问题争吵,三江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同步通知小区物业“警保民”力量前往处置。经“警保民”力量和民警现场勘查,暂未发现漏水原因。专业师傅查明原因后,3月19日下午,社区民警和小区业委会、物业工作人员联系双方当事人对漏水事宜进行协商,双方在物业办公室当场分摊相应维修费用并支付履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让‘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解决。”江南分局党委委员、三江派出所所长朱国坚说,派出所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创新调解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不隔夜”“零时差”。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