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先登
湖州的母亲河“龙溪港”蜿蜒曲折像条巨龙,相传干旱时期龙降雨水永不干涸。龙泉渡,作为龙溪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是古时的繁华交通要道。龙泉街道成立时,人们选择以“龙泉渡”这个渡口的名字作为街道的命名,以此纪念那段辉煌的历史。
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龙泉派出所成立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龄,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近年来,龙泉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警校合作,探索“E校安”新模式,创新“所所联动”机制,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走出了一条派出所主防的新路子。
“E校安”,打造自治新高地
“杨姐,新年快乐!”“杨警官,祝您龙行龘龘、前程朤朤!”……春节期间,记者采访杨美怡时,她手机响个不停,学生们的问候祝福让她开心不已。
杨美怡是龙泉派出所高校社区民警。她所在的高校警务区,囊括3所大学,共有师生3.9万余人,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社区。
从事高校警务10年,因工作表现出色,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二次,被授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最美浙警”等荣誉。
“我在处理大学生矛盾问题时,尽量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从理念上给出指导意见,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自我化解矛盾。”杨美怡说。2018年,“美怡”警官工作室在辖区内挂牌成立。
“美怡”警官工作室作为高校管理的前沿阵地,逐步拓展承接新功能,成为能承担户口咨询、流口登记、出入境管理、纠纷调解、安全防范教育培训等各项公安业务的站点。为了能和学生们及时联系,工作室内特地准备了一部待机长、通话时间有保障的老年机;在智能机时代又调整为微信、QQ等线上平台联系。
如今,“美怡”警官工作室以“E企安?365”工作自治体系为模板,以“平安在校一件事”为抓手,以湖职院“湖职兵之站”自治服务队为依托,推动职院在人流密集的进出口处选址建成“E校安?365服务站——湖职兵之站”实体平台。
龙泉派出所教导员孙丹告诉记者,自服务站正常运作以来,已有2000余名学生完成了宣讲小课,学生预警数同比下降65%,电诈零发案。在后期发展中,学生志愿者逐步对宣防的内容进行拓展,形成反恐防暴、拒毒防毒、反邪教等安全教育一站式服务。
“所所联动”,实现“1+1>2”
“多亏你们帮忙,我们两个人才能从心结里面走出来,祝你们新年快乐!”……大年三十,成功化解一对夫妻矛盾后,龙泉派出所副所长蔡健终于松了一口气。
原来李某因为丈夫家庭暴力多次报警,但每次却只要求教育处理,针对两方情况,蔡健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独辟蹊径,以算一本离婚经济账、一年就诊账、未来再婚账的方式,最终打开两方心结,顺利化解矛盾纠纷。
在龙泉派出所日常接警中,矛盾纠纷类警情占比高达62.3%,这些警情的调解处理需要消耗所里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使得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龙泉派出所积极参与“所所联动”,借力四个平台,分类推送双非警情中的矛盾纠纷,让专人管专事。2021年11月,《社区矫正法》开始实施,在“所所联动”机制推动下,龙泉派出所借所内装修时
机整合资源,在2022
年1月10日与龙泉司法所实现合署办公,形成以派出所为依托、
司法所为阵
地,合力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
纷,实现“1+1>2”。
矛盾纠纷
如何发现并调
解?龙泉派出所
所长刘侃介绍,他
们通过分级包干负责排查机制和“六必排、六必访”的重点排查机制,实时发现,并分类上报矛盾纠纷信息。以日常警情、风险智控平台、群众来访、社区走访、12345市长热线为渠道,对矛盾纠纷来源进行收集、研判、归类后,将“双非”(非紧急非警务)警情分类推送至司法所、劳动保障所、市场监管所等。
自“所所联动”机制开展以来,龙泉派出所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平均用时由原来的14天减少到8天,时间缩短近40%,调解满意率同比上升12%。2023年已联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0余起,调处成功率100%。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吴兴区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