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要闻
  版面导航
·  解锁宜居宜业宜游“平安密码”
·  守护生命 聚光成芒
·  新时代需要更多的楼仁斌
·  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守护生命 聚光成芒
2024“最美基层民警”候选对象楼仁斌先进事迹集中采访活动侧记

■记者 武佳奇 通讯员 陈谊 沈一凡

10月24日,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邀请央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中新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在义乌举行2024“最美基层民警”候选对象——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楼仁斌先进事迹集中采访活动。

在义乌市水上救援训练基地,楼仁斌向媒体记者现场演练水上最小作战单元如何迅速救生。提起最新水上救援发明——救生腰带,楼仁斌滔滔不绝:“一根支带让救援者安全下桥,两个抓手让溺水者避免刮擦,整套装备使不会游泳的民警在关键时刻也能伸出援手。”

“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9年间,楼仁斌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救起溺水群众13人、参与救助群众118人,挽救了131条鲜活生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时刻。

一旦下水,就是和死神交手。如何迅速、安全、科学地进行水上救援?这是楼仁斌在2015年7月1日一次救人后一直钻研的课题。

在位于义乌市警察主题公园的楼仁斌水上救生工作室,楼仁斌依次介绍9年来摸索出的专业救援“助手”:抛绳包,价格低廉、市面可购,有效破解救援人员体力不支难题;水上救援机器人,行进迅速,在溺水者有意识情况下可承托两名成年人;水下专用手电筒,与水下可视探测仪结合使用,能确定已下沉溺水者的精确位置。

两名民警辅警、一辆摩托车、一个救生包,利用摩托车机动性强的优势,楼仁斌首创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战单元建设,与巡特警“鸮航”无人机工作室常态紧密联动,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加持下,推动溺水警情处置与防溺水巡查再快一秒,让溺水者生的希望再多一分。(下转2版)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