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晶
朱可,现为青田县公安局鹤城派出所民警。因为儿时的“警察梦”,2019年朱可通过考试加入到公安队伍。从一名乡镇干部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初心。从警5年来,他甘做基层“螺丝钉”,乐当群众“家里人”。
危急时刻,彰显警察本色
2024年8月的一天,鹤城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20岁的男子张某(化名)在一小区顶楼欲跳楼。
作为抵达现场的第一人,朱可看到张某坐在顶楼32楼的天台边缘上大哭大叫,情况危急。朱可立即联系消防部门在楼下铺设救生气垫,自己尽量接近张某进行劝导。当消防队员铺设救生气垫时,张某情绪激动地表示,如果气垫不撤走,他就立即跳楼,并声称他只愿与朱可“一对一”沟通。
朱可果断调整策略,化身“知心大哥”开启“哄弟”模式。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共情式劝说下,两人有了信任。朱可把握时机,提出“给哥哥个拥抱”的请求,趁张某放松警惕之际一把将其救下。这个“兄弟”般的拥抱足足有10分钟,张某在朱可的怀中诉说着压抑已久的苦闷,朱可不断给予他鼓励。回到派出所后,朱可开启谈心模式,使张某的心结被彻底解开,放弃了轻生念头。他离开前还多次拥抱了朱可。
朱可在危急关头总能给群众带来温暖与力量。2023年7月8日,正在腊口派出所执勤的朱可接到紧急求助,一名儿童不慎将弹珠吸入鼻腔导致呼吸困难,命悬一线,而当地救护车外出执行任务无法立即返回,家长陷入了绝望。朱可启动警车,拉响警笛,以最合理的路线将儿童护送至丽水市人民医院医治。15分钟的生死时速,朱可把儿童从危险边缘拉回,家长万分感激。
沉稳、热血、精准、果断,是朱可在日积月累的实战中形成的底气。
肯学敢拼,办案沙场“智多星”
加入公安队伍后,朱可肯学敢拼,每天抱着案卷钻研,从书本中学知识、从案件中学经验,向同事取经、向师父讨教。年复一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基层“后浪”,办案积分位列全局前列,是办案沙场“智多星”。
鹤城派出所作为青田县的城关所,案件多且办理任务重。面对各类案件朱可总有自己的办案思路,他善于从案件出发,总结经验,也善于向他人学习拓宽思路办法,高效破案。在一起诈骗案件中,公司离职员工假冒在职员工骗取110多名客户共计4.8万余元。面对被害人“多小散”的困难,朱可积极取证,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被害人的损失,将案件成功起诉,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在一起盗窃案中,朱可在“零口供”的情况下,抽丝剥茧,从细节打开突破口,2个小时内侦破案件,为报案人追回被盗手机。
一封封手写的感谢信,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这些谢意的表达,是群众对朱可最高的认可。
用心用情,伴“苗”成长的“贴心哥”
青田县有38.1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庞大的华侨队伍形成特殊的侨留守儿童群体。有着乡镇工作经验的朱可,积极投身到让“警察蓝”伴“苗”健康成长的工作中。
鹤城派出所辖区人口集聚,商业经济繁荣,人流物流量大。寒暑假期间,当地侨留守儿童夜晚外出活动增多,且归家时间晚。为强化侨留守儿童平安建设工作,朱可重点聚焦侨留守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通过提高街面见警率,及时发现并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他还深入社区,与侨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法治意识,提升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朱可喜欢独立思考,善用闲暇时间自学心理学,逐渐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了接处警时语言沟通技巧,能够为侨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是孩子们眼中的“贴心哥”。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朱可将用热血践行入警誓言,用青春致敬从警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
朱可(图左)在派出所安慰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