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警事
  版面导航
·  社区化治理,赋能嵊州营商环境再优化
·  永康“流动警农驿站”精准助农促增收
·  图片新闻
·  “破圈”共治,助力平阳基层治理“出圈”共赢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永康“流动警农驿站”精准助农促增收

■通讯员 胡咏琴

近日,永康市花街镇的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作为永康市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和粮食种植地,花街镇农业种植面积1.3万亩,年均产量2100吨。永康市公安局花街派出所一体推进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创新“流动警农驿站”工作模式,主动将警务前移到田间地头,助力群众丰产增收。

民呼我应“涉农纠纷”一站解决

一本警务记事簿、一叠法律宣传册、一沓警民联系卡……每到农忙节点,花街派出所民警就带上警务袋到农田、果园等地主动服务,及时为群众化解矛盾、纾困解难。

11月15日,民警黄挺到永康市尚仁村果园走访时,果农老王亲切地拉住民警的手。6年前,老王与侄子小王因5亩自留地归属问题产生纠纷。民警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向村民了解具体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实地勘测争议土地,再联合综治、司法、村委多元化跟进。经过一个多月坚持调解,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农民吹哨、民警报到’,通过主动警务,让群众的事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解决,是我们建立‘流动警农驿站’的初衷。”副所长傅俊伟介绍,一旦有突发情况,村警迅速联动其他政府部门、群防群治力量,快处快调矛盾纠纷。今年来,花街派出所依托“流动警农驿站”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涉农矛盾纠纷128起,群众满意率达100%。

警农联动“小案快破”保产增收

花街派出所织密步巡、车巡、视频巡、摩托车巡、无人机巡“五巡”立体防控体系,在农田等地布建临时“小探头”305处。对涉农违法犯罪活动,不论大小,第一时间全资源全手段研判侦查、高效打击,守护生产丰收安全。

“没想到这么小的案子都能被你们重视,而且这么快追回,太感谢了!”11月2日,民警接到尚仁村老李的电话,称自家种植的番薯被偷。虽然被盗番薯不足百元,但民警“小案不小看”,立即启动“小案快侦”机制,通过现场勘察、调取沿路监控,很快锁定一辆可疑的黑色电动车,仅用2小时便将2名嫌疑人抓捕归案。

得益于“流动警农驿站”的加持赋能,花街派出所现已开展亮灯巡逻200余次,快速处置涉农警情75起,辖区80%盗窃农作物案件24小时内侦破。

精准宣防“田间课堂”守好钱袋

“乡亲们,大家不要为了抢占农时,在省道、街道、村道边晾晒粮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定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这可不能大意……”围绕近期多发案事件,“警农驿站”派出“千里眼”无人机飞往辖区村居开展智能巡防、隔空喊话宣传。

“这个群里全部都是‘托’,半个字都不要信!”11月16日,双溪村的潘大娘被拉进了一个“果蔬批发销售”微信群,群主声称可以把潘大娘家的马家柚销给外地收购商,只是需要她先交3000元保证金。潘大娘听信并到镇上的银行转账,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后,马上联系民警。民警及时到场并成功劝阻。

民警专门为辖区果农、菜农建立警农联络反诈宣传群,实时发布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并依托“流动警农驿站”组建反诈志愿者联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反诈知识讲解。已累计走访农户2000余名,发放反诈宣传材料3200余份,及时劝阻被骗群众80余人。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