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丽敏 记者 郑莲花
“成功了!”10月15日傍晚,初秋的义乌江畔带着些许凉意,水里几个藏蓝身影吸引了不少热心群众的目光。
只见民警楼仁斌用两根荧光黄的腰带托举着“落水者”,岸上几名同事默契配合,几人合力将水面上的两人拉上岸。
生命不息,创新不止。这个月,楼仁斌和团队成员又有了新发明——救生腰带。到底腰带在水中救援的效果好不好?楼仁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战模拟训练。
9年时间,楼仁斌一人救起13人,参与救起118名落水者。作为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他被称为义乌江畔勇敢的“生命托举者”。
从警17年来,楼仁斌一直奋战在街面巡防和接处警一线,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初心。江东派出所辖区毗邻义乌江,实有人口35万人,所辖义乌江水域达17公里,全年涉水警情多,占义乌城区涉水警情的90%。守护沿江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派出所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负责巡防工作的民警楼仁斌与这条母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勇气——
一次又一次与“死神”交手
“豁得出来”的力量来自哪里自2015年7月1日纵身而下救起第一名落水者以来,楼仁斌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从义乌江中救人。其间,楼仁斌遭遇了从10多米高桥上跃下被江水拍晕、被激流冲走、被冰水冻僵、体力不支等种种危险,但总有一种信念和力量支撑着他豁得出来,战胜“死神”,挽救群众。
2018年7月5日那一次,是楼仁斌最感到“后怕”的救援。
那天,暴雨,义乌江水位暴涨,4名巡河人员正驾驶橡皮艇在江上检查一处堤坝缺口。突然,堤坝再次塌方,4人连人带船被石块砸翻落水。危急中,一人成功上岸脱险,两人被困在塌方形成的凹陷处,还有一人被困江中。
一边是湍急汹涌的江水,水流巨大的咆哮声在监控和群众拍摄的现场视频中清晰可闻;一边则是苦等救援的落水群众,“快坚持不住了!”
接警后迅速赶来的楼仁斌没有犹豫,麻利地给救生圈绑上绳索,抓着救生圈就下降到了塌方处。
水中没有借力点,楼仁斌抵御着凶猛浑浊的水流艰难靠近落水者,给他套上救生圈。通过救援人员在上面拉,他在后面顶,先后将两名落水者救上岸。
第3位受困人员的情况复杂。“腿断了,动不了,一直在流血。”楼仁斌回忆,这种状态下,之前由落水者抓握绳子脚蹬岸堤、救援人员拉拽的方式就行不通了。他给对方和自己都绑上消防绳套,并连在一起:“你趴到我背上,抓牢我,我背你上去……”
说完,楼仁斌奋力将这位七八十公斤重的壮汉背起,“真背起来,我才发现太难了,我自己60公斤,体力消耗大是一方面。在队友拉我们往上爬的时候,我得脚蹬岸堤,整个人是与岸堤垂直的,对方就挂在我身上了。因为紧张加上体力耗尽,他抓不住我的肩膀,本能地箍住我的脖子,让我呼吸困难……”
岸堤上都是淤泥和青苔,在经历了一次脚底打滑坠落受伤的险情后,两人终于被拉回到岸上。
就是这次,楼仁斌身着警服、满身污泥的样子被周围群众拍下,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最“脏”警察。
这样的拼命、这样的无畏,源于根植于楼仁斌内心的使命:“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我觉得,警察应该成为那个‘拉’他们一把的人。”
底气——
从“菜鸟”到专业
“救得上来”的本事来自哪里
楼仁斌第一次救人时,落水女子离岸边约60米远,但他带的救生圈连绳子只有30米,只得让岸上同事放手。最终,靠着多年锻炼的充沛体力,楼仁斌将落水群众拖回岸边。
这次救援让楼仁斌明白,只有更专业,才能具备危急时刻豁得出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能力。
在向专业人士请教的同时,楼仁斌制订了高强度的训练计划,系统性开展体能锻炼、游泳训练,掌握速降、攀爬等技能。他在自己的宿舍安装简易器械,方便备勤时开展自重训练,成功解锁单杠前水平、人体旗帜等动作。
渐渐地,楼仁斌50米自由泳最好成绩达到了29秒,接近国家专业运动员水平。他还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公安机关水上救生比武冠军。
苛刻训练和专业技能让楼仁斌对自己每一次救援都充满信心,并不断突破“第一次”:2016年9月6日,第一次从桥上速降至江面救人;2017年5月12日,第一次未携带任何救生设备,将人带回岸边;2020年1月28日,第一次在冬天钻入刺骨的冰水,救起一名年轻男子。
楼仁斌还从机制、队伍、装备入手,精心打造水上专业救援团队。以各派出所处警力量组成的水上救生团为龙头,15支社会水上救生专业队伍覆盖全市水域;编制《溺水警情处置规范》等教科书式工作指引,580余名公安处警人员和镇街救援力量均得到多轮次专业化培训。
2023年起,楼仁斌在全省首推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战单元建设:两人一辆摩托车,配备绳索及简单实用水上救生设备,已累计救起20余名落水群众。
楼仁斌在市游泳中心等场所建立水上救生工作室,开展技能培训、装备展示、安全宣教等工作。作为全省“防溺水公益大使”,他登上央视《今日说法》、中小学校讲台,开展在线直播,数百万人接受了防溺水安全教育。
同时,楼仁斌参与义乌市“水域哨兵”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实现对危险水域24小时动态监控;与巡特警“鸮航”无人机工作室紧密联动,推行“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防溺水“三巡”机制,实现对重点水域的可视化巡查劝导。
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的加持下,近3年来,江东派出所辖区溺亡人数为零;2023年,义乌全市溺亡人数同比下降62.5%。
正气——
从“盆景”到风景
一个人如何影响一座城
在获救群众心中,楼仁斌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将永被铭记。2018年因一时想不开而跳江的李某和塌方事件中落水的王某,都加入了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如果有人遭遇生命的至暗时刻,我们也会挺身而出”。
在义乌警队,一个又一个“楼仁斌”不断涌现,老民警朱肆钱跳进落差近10米的湖中,救起轻生女子;辅警王旭平在雨夜跳进激流中连救两人……“豁得出来”已成为警队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全市,楼仁斌的事迹感召着众多仁人志士与他一同追光。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志愿者们多次到丽水、浦江参与山体滑坡、雪灾救援,上演救助生命的壮举。3次勇救群众的骆光丰入选“中国好人榜”,被浙江省政府记一等功。
静水深流,大爱无声。美丽的义乌江依然在静静流淌,见证着那一个个“泳”往直前的身影,在这座城市聚光成芒、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