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颖
近年来,随着嘉兴市区南湖天地快速发展,如何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维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成为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思考的重要课题。
今年1月,南湖天地联勤警务站成立,围绕“共治、共富、生态”三大警务,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生态警务”模式,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建立完善的刑行一体、联勤联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环南湖生态全域管控闭环,让“红船”光辉照耀着绿色生态与繁华商圈。
生态守护,从一只小鸟开始晨光初破,南湖上波光粼粼,南湖天地联勤警务站忙碌起来。
“警察叔叔,我在树下捡到了一只小鸟,它不会飞了,你们能救救它吗?”一位小朋友抱着一只受伤的小鸟,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进警务站。
这是警务站第一次遇到如此特别的“求助者”。面对受伤小鸟,工作人员通过“生态联勤工作群”,紧急发布求助信息。这个工作群,是由多个核心部门与生态专家共同搭建的平台,成员能够迅速共享信息、协调资源、制定策略,应对各类生态相关事件。
信息一经发出,便得到迅速响应。群内的鸟类专家第一时间确认其为斑鸠,并安排专业救助人员前来接收。受伤的斑鸠得到妥善安置,等完全康复后放归自然。
这一幕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只是南湖天地联勤警务站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生态的尊重与保护,对商圈安全的坚守与承诺。
“我们的目标,是力求打造成为‘最红’且具有鲜明生态职能的联勤警务典范。”站长李慧说,“为此,我们不断优化升级警务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凝聚最大合力开展环南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空地联动,编织生态安全网太阳逐渐升高,南湖天地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商铺陆续开门营业,顾客们熙熙攘攘。“滴”的一声响起,一架警用无人机从无人机停机坪迅速升空,在高空进行动态巡检。
“我们在楼顶安装了无人机‘机场’,不仅能实现全天候定时巡航,还能与地面警力进行联动,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定时巡航。”巡特警大队无人机中队队员林正雨介绍。通过无人机的高空视角,可以将商圈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尽收眼底,确保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东岸观景平台发现疑似有宠物进入南湖水域,请指示。”无人机的清晰画面与即时报告,传回至警务站的指挥大屏上。
“收到,请继续监控,通知部门人员前往处理。”指挥中心迅速作出回应。
几乎在同一时间,地面上的巡逻民警与综合执法队员接到了指令,他们迅速集结,很快找到了宠物的主人,通过耐心劝导与法规宣传,引导其将宠物带上岸。
无人机的高空巡查与地面巡逻队的紧密配合,宛如编织了一张保护商圈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的立体防护网。机械狗路巡、南湖水域垂钓感知监测……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不断为南湖天地联勤警务站注入新的动力,让生态治理效能达到最大化。
商圈共治,打造绿色新天地
在夕阳的余晖下,南湖天地的美景吸引游客,“红船义警”生态义警队也在沿湖巡查。
“虽然是新成立的队伍,但在短时间内就吸纳了12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环保人士。”担任生态警长的食药环侦大队民警钱昕辉提到,“其中有一批南湖天地的物业安保人员加入,成为保护商圈生态的重要力量。”
为了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南湖天地联勤警务站成为生态义警们的“充电站”。人大代表与生态专家每周在这里精彩授课,让队员们学习了解鸟类、水生生物的保护知识。
夜幕降临,南湖天地的灯火次第闪烁,热闹非凡。然而,餐饮厨余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警务站发起“餐饮厨余垃圾议事”的绿色革命,商户代表、生态专家以及义警围坐一堂,共同探讨厨余垃圾的监管职责分工与资源利用之道。多方合力,让绿色生态与繁华商圈完美融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