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卫士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施久建:牢记从警誓言,不忘炽热初心

■通讯员 林君怡 彭琦琦

“从部队转业到高速交警支队,我深感自己理论水平不够,所以特别注重学习。我想做个明白的交管人,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管交通。”带着这样炽热的初心,施久建几乎将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业务钻研之中。

如今,施久建成功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安部高级执法资格考试,从一名警营“新手”蜕变成业务能力精湛的一线民警,但他坚韧、勇毅依旧,为国为民的初心和决心也从未改变。

努力进取,做交管业务的深耕者

施久建说,从警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刚来到温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就遇上一起棘手的事故——前车轮胎压到一块砖头,把后车引擎盖砸坏了。“当时两辆车在清江服务区等待处理,我赶到之后以为是简单的意外事件,跟当事人解释后让后车自己报保险。”但这样的解释无法让当事人买账,他们群情激奋地围着施久建争吵理论,欠缺理论根底的施久建不知如何招架。最后,大队派了经验丰富、理论较为扎实的民警来才解了围。

这次经历给施久建埋下一颗向法律找答案的种子,并萌生了参加法律职业资格和高级执法考试的念头。

工作之余,施久建一边向同事们学习请教,一边利用闲暇埋首于“书海”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运用于交通执法过程中。如今,施久建面对各种突发警情和“疑难杂症”都能举重若轻,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成果处置。

2024年5月,施久建接到一起警情,后车驾驶员声称前车压到轮胎皮把自己的大灯和保险杠撞坏了,而前车驾驶员反馈路中央确实有块轮胎皮,自己并未碾压到。施久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仔细查看事故车辆受损部位,发现大灯破碎得比较集中,呈散射状,属于坚硬物体碰撞造成的痕迹,且保险杠剐蹭位置呈白色,与轮胎皮的黑色不匹配。通过一番追本溯源,施久建发现事故车的大灯破损一直存在。面对这些事实证据,后车驾驶员连忙讪讪辩称自己听到响声以为是撞到了。

勇于担当,做平安道路的守护者

从事路面巡逻工作7年来,施久建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努力净化道路交通秩序,营造更加畅通、更加平安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

2024年4月16日,G15沈海高速公路乐清段发生一起两车碰撞事故,两车都可以移动但驾驶员均未撤离,而是在快车道内争论。当时正下着大雨,视线不好,情况紧急,而施久建正在对向车道,前往出口掉头返回需要一段时间。于是他当机立断横跨4个车道,第一时间来到驾驶员身边组织他们安全撤离。

施久建认为,如果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辖区道路治理只会越来越困难,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有突破。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交通流量、事故分析、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时刻关注国内外交通管理的最新动态,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探索适合本地交通情况的管理方法。他撰写的相关论文被浙江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和温州市公安局收录。

温情救助,做安全护送的贴心人

施久建总是热心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无论是警情处置还是提供路线指引或接到群众求助,他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023年10月13日,驾驶员蔡女士带娃误入高速公路后焦急大哭,施久建接警后迅速赶至现场。在和蔡女士家属联系后,施久建得知其家人已前往七里港收费站。为确保安全,施久建决定用警车护送蔡女士至收费站。蔡女士成功与家人汇合后,一家人连声表示感谢,施久建回应道:“这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职责!”

2023年5月18日,雁荡山隧道内重型半挂车在行驶时突然冒起浓烟。施久建第一时间冲进浓烟滚滚的现场,将驾驶员带离危险区域,并让搭档辅警驾驶警车做好后方预警。随后,与联勤人员使用消防水枪扑救冒烟车辆。3分钟后,浓烟被成功控制住。

施久建始终践行为人民管交通的初心使命,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以真情服务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