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预警
  版面导航
·  退费公告有“诈”,小心“又交了学费”
·  本想一起发财不料双双被骗警惕高回报的币圈投资骗局
·  有人用酒店“钓”香港迪士尼门票不要将门票二维码发给陌生人,以免被骗
·  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退费公告有“诈”,小心“又交了学费”
收到退费通知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见习记者 曹丹晨 通讯员 马懿 陈桂良

函头是“全国12315平台”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末尾有盖章,看上去有模有样。快递到家的红头文件,你会信吗?

7月,家住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的陆女士就收到这样一份文件,内容显示是某教育培训机构的退费公告。

陆女士回想了一下,自家孩子确实曾在这个培训机构报过课。过了这么久了竟还能退费?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描公告上的二维码,添加了一位“刘老师”。

“刘老师”向陆女士确认退费活动的真实性,并详细说明流程,同时提供“规划师”的联系方式。陆女士按照流程指引,点击“刘老师”提供的网址下载APP并注册了账号,踏上了所谓的“退费之旅”。

“规划师”向陆女士解释,课程退费实则是通过在APP内,购买理财产品来实现,不仅能收回本金,还能获得额外收益作为课程退费。陆女士一看,退款方案一共有9种,从投入100元回款120元到投入10万元回款14万元不等,显示着投入金额越高,返款比例就越大。

陆女士想着先小金额试水几笔,于是在“规划师”的指导下,她通过向一个陌生手机号转账的方式完成了所谓的账户充值,随后她被拉入一个聊天群。

在首次尝试购买并顺利收到回款后,陆女士在群成员的鼓动下进行第二次操作。此时,平台“客服”突然告知她因操作失误导致资金异常,需进行“数据修复”,即补单操作,才能解锁前期资金。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陆女士在“客服”的建议下,利用平台内的“资金援助”功能(实则是个人向平台贷款)完成补单,随后又被要求先偿还这笔援助金,才能继续退费流程。陆女士担心前面投入的钱都打了水漂,只好还上这笔钱款。

然而,“客服”承诺的回款却迟迟未到账,再次咨询时,陆女士被告知因信誉分不足,需继续购买理财产品来修复信誉。此时,陆女士意识到被骗,马上到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三墩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迅速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并对资金流向进行追查。

三墩派出所反诈民警梁青松告诉陆女士,各种名义的退费都是诈骗的诱饵,后续的退费流程实质就是刷单。

前几天,三墩另一位女士也在接到培训机构的退费通知电话后,通过指定链接下载了APP办理学习资料退款,随后在“客服”引导下先后转账9次,被骗近3万元。

暑期正是报读各类教育培训课程的高峰期,各位家长要注意防范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退费骗局。

警方提醒: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原路返还,凡是要求先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不要加入陌生群聊,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若确实购买过相关培训课程,应致电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或拨打110求助。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