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力 通讯员 林炳潮
镇海区临江小区有对夫妻因情感、财产等原因持续发生肢体冲突,先后16次报警,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民警向他们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后仍没有效果。近日,民警联合妇联、法院提供调解和法律援助,最终双方实现和平分手,防止矛盾激化引发极端事件。
家庭暴力警情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牵涉情感、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存在隐蔽性和反复性,如果处置不当,容易造成“民转刑”案件。对此,镇海公安分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支撑,坚持多源共治、多元共治、多跨共治,选择蛟川派出所为试点成立“蛟心”反家暴联动工作室,汇集区法院、区妇联、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村社等单位力量,在派出所调解区设立专门场地,实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开展反家暴工作治理。
蛟川派出所对家暴警情实行三色警情标注制度。该所教导员李帆介绍,对于夫妻一般性吵架标注为“蓝色”,由普通民警处置,事后通报给所在村社妇女主任,请她在一周内上门回访,掌握后续情况,避免矛盾升级;对于多次报警、可能发生自杀自残行为的警情标注为黄色,由派出所副所长提供支撑,指派人民调解员、妇女主任、熟人,在民警辅警陪同下进行调解;对于多次调解仍未化解、存在较大隐患的,由派出所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多部门合力设法解决。
为实现对家暴受害者的全方位保护,“蛟心”反家暴联动工作室通过公安调解打处、妇联跟踪回访、司法提供援助、法院人身保护的方式,在“蛟川智治管理系统”小程序上实现全流程闭环处置。同时,发挥村社妇女主任人头熟、消息灵的优点,共同应对家庭暴力问题。
炼化育才小区有对夫妻矛盾较深,丈夫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妻子,民警依法对丈夫进行拘留,产生震慑作用。然而,妇联工作人员在回访时发现,丈夫虽然不敢再动手,却对妻子实施“冷暴力”。民警邀请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金国明会同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力量上门疏导,定期跟踪化解,二人迄今未再报警。
李帆认为,让受害人不逆来顺受、知晓援助渠道,有地方倾诉和投诉,不产生绝望情绪,是避免发生极端事件的有效办法,也有助于在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蛟心”反家暴联动工作室定期走进社区和农村开展培训,宣传典型警情和案例,对于确认夫妻感情已经破裂的,提供相关法律咨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建议和平分手避免极端案事件。目前,已有23对夫妻实现和平分手。
今年上半年,蛟川派出所辖区家庭情感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1.35%,未发生一起因此引发的严重暴力案件。这项工作也得到宁波市人大、市妇联等部门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