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传统 孙文静
他曾是一名电气工程助理工程师,终日与电气图纸、电路设计为伴。因心中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守护一方的热忱,2010年他加入公安队伍,曾经操控精密仪器的手拿起记录警营故事的笔,他就是瑞安市公安局基层基础大队民警朱云亮。
朱云亮,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2010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因表现突出,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获个人嘉奖和通报表扬,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警营幕后的宣传能手
自入警以来,朱云亮如同一颗“螺丝钉”,默默坚守内勤岗位10余年。内勤工作繁杂琐碎,他却干得有声有色,户籍管理、物证保管、档案整理,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他都做得一丝不苟。他还时刻保持宣传嗅觉,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警营故事。
2017年,飞云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作为瑞安市公安局通讯员的朱云亮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扛起摄像机奔赴现场。从询问受害人嫌疑人体貌特征,到战友们抽丝剥茧分析嫌疑人去向,再到惊心动魄的抓捕瞬间,他全都一帧一帧记录。那真实且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在央视《一线》栏目专题报道,让全国观众看到基层民警的英勇无畏。
记录这样惊险抓捕、紧急救援的场景,朱云亮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精彩画面的背后是幕后人员的艰苦付出,朱云亮鲜有机会露面。从事派出所内勤工作期间,他累计撰写、发表宣传稿件近400篇次。他谦逊地说:“我只是战友们先进事迹的搬运工。”
飞云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即将报废,这辆警车原本在高楼派出所服役。同是从高楼派出所调至飞云派出所的朱云亮有感而发,从一辆“退役”警车视角,以物喻人撰写《再见了,老伙计!》一文,文章情感真挚深沉,入选浙江公安作家文学作品自选集《忠诚之歌》。去年,他撰写的《回“首”》在瑞安公安主题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文秘战线的勤思参谋
2020年,朱云亮在文秘大比武中崭露头角,之后调至基层基础大队。作为基层基础大队的“内管家”,朱云亮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发挥文秘岗位特长开展走访调研。
为了更好指导和服务基层派出所开展工作,他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违法犯罪惩治、校园霸凌防范等社会热点问题,收集相关案件一手鲜活素材,并积极寻求案件经办单位、法制部门帮助,深入剖析案件类型、成因、作案手段。同时,他查阅研读大量论文、杂志,研究其他地区办案经验做法,挖掘调研思路与工作方法。朱云亮调研撰写的《基于基础工作可视化、可溯化、可量化、可评估的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县级防控治理中心重塑架构完善“数据云层”融合和“治理跑道”融合的调研》等相关调研报告,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并在《温州警学》杂志上发表。正如他所言:“真实,才能引发共鸣。”
一线救援的暖心卫士
朱云亮还积极参与处警执勤、办案抓捕,是一线救援的暖心卫士。
2020年一个冬夜,飞云派出所接到群众小王报警求助,称自己因家庭矛盾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正坐在楼顶上。
朱云亮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但小王始终不接电话。朱云亮只好凭借报警人“在某超市对面的楼顶上”的线索,在周边多个地点奔走、查找,终于在一处三岔口找到小王所在的那幢民房。登上六楼后,朱云亮看到站在屋檐上的小王。小王的情绪有些激动,让朱云亮不要靠近。
朱云亮发现他正坐在10米外的陶瓷瓦片上,由于刚下过雪霰子,瓦片更加湿滑,稍有不慎便会滑落。朱云亮心急如焚却强装镇定:“你先别激动,咱们有话好好说。你看这大冷天的,你在外面冻着,家里人得多心疼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踩上瓦片。见小王没有抵触,他便慢慢挪动脚步,拉近距离。
“我帮你联系家人,咱们一起把问题解决了,好不好?”来到小王身边后,朱云亮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小王也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过激行为,跟着他慢慢回到安全地带。
回到派出所,经过朱云亮的耐心调解,小王夫妻俩和好如初,连连向他道谢。这一刻,他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