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莲花 通讯员 汪校函
敢为人先,意味着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勇于挑大梁,提笔写奋斗。从警队到乡镇再回到警队,这26年,对方胜杰来说,既充满着敢为人先的挑战,也伴随着收获和成长。
岁月不言,却见证了担当与作为。日前,现任淳安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警长方胜杰光荣上榜“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表彰名单。
率先推行“警网协同”机制
时间刻度,亦是奋斗标尺。
1999年8月,方胜杰从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顺利完成4年学习。从警第一站,他来到淳安县公安局威坪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他清晰地记得,当时从威坪到淳安城区主要靠水路,需要坐船进出,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从普通民警走上中层干部岗位后,方胜杰深知这意味着压力更大、责任更重。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方胜杰任城郊派出所(现为青溪派出所)所长时,创新提出“警网协同”机制,这一做法后被淳安公安全面推广。
为何10年前就能想到如此接地气的基层治理新招?方胜杰道出其中的原委:淳安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当时425个行政村却只有420名警力,很多地方警力难以快速到达。城郊的派出所到辖区最远的乡村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且山路崎岖,一旦发生打架斗殴的警情,等民警赶到了,事态可能就升级了。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和同事们动了不少脑筋,尝试将辖区划分成多个网格,通过网格员第一时间就近处理警情。经过实践检验,这一做法果然有效。
此后,淳安县公安局将全县辖区划分为1932个网格,选出3818名网格员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几乎每个社区、每个自然村、每100米街区都有网格员。同时,淳安公安运用智慧化手段,将网格员信息整合到县公安局综合勤务指挥室信息平台上,确保遇到警情时,网格员能第一时间接收指令,就近处理警情。
服务群众和改革攻坚齐头并进经历多次岗位变动,无论是做社区民警,还是任乡镇主要领导,方胜杰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将其作为改革攻坚的制胜法宝。
2015年,淳安县文昌镇启动“高铁小镇”建设。同年7月,方胜杰调任文昌镇党委副书记,并任征迁临时党支部书记。
针对征迁工作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易引发信访矛盾的情况,方胜杰多次到群众家中倾听、疏导,为群众算好“长远账”“明白账”“收益账”,用真心争取支持,消除顾虑。
为抓好信访工作,方胜杰在文昌镇创新建立“镇长热线”,成立“和为贵”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说土话开“土方”,将群众诉求解决在镇域。
新时代,新使命。在推进文昌镇“共同富裕”建设中,方胜杰带领团队在全县率先建立村级党务工作者队伍,实行可视化支部主题党日系统,实现镇、村、流动党员三级联动,解决流动党员参与率不高、信息传递耗时费力等问题。
同时,方胜杰勇挑打造“精美窗口、活力文昌”的重任,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咬定目标、破难前行,引项目、优服务、抓建设,推动威士忌、博可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成功落户文昌,为淳安县开创威士忌产业新赛道,发力打造“中国威士忌最佳产区”。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跃升在乡镇任职10年后,2024年6月,方胜杰又回到熟悉的公安队伍。
身为淳安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方胜杰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让“有没有”到“好不好”在“三能”提出地成真,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淳安公安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20年来,淳安公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持续深化“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三能”重要指示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作为分管法治建设的负责人,方胜杰循法而行,推动淳安公安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2024年,淳安公安将法制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法治公安建设重点课题之一。其中,在情报指挥中心设置“法制指导岗”,采用“1名法制员+1名法制辅警”模式,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主要负责接警处警、调查取证、研判处置等,让法制指导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在服务基层执法、提升办案质量的同时,实现“一岗多能、整合力量、节约警力”。
致敬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这26年间,方胜杰的奋斗足迹遍布淳安的山水间。
这是一段不凡的梦想征程,闪耀着如磐初心,也让方胜杰更加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