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交通要闻
  版面导航
·  姑娘,你记住了杭州的美“警”
·  数字赋能打通路口神经末梢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涉农车辆亡人事故“零发生”
缙云交警筑牢“三链”护航平安茶山

■通讯员 王豪 童思瑜

春耕采茶季,缙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扣“源头防控、路面严管、宣教浸润”三大核心环节,下发涵盖重点路口亮灯工程、隐患动态清零等内容的18项任务清单,确保责任到人、措施落地。截至4月底,缙云县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18.18%,涉农车辆亡人事故“零发生”。

筑牢源头治理链在新建镇雪峰村,15辆农用三轮车正排队接受交警的安全“体检”。“李大伯,你车上的反光标识脱落了,这样很危险,要补起来。”采茶季以来,缙云交警大队已排查三轮车9100余辆,其中3300余辆完成安全标识更新,并逐步推进三轮车“一车一档”工作。新建中队副中队长江滨说,这些“夜光铠甲”可以让夜间行车安全系数提升60%。

缙云交警还协同交通运输部门对茶山通道及出入口开展排查。无人机巡逻发现,前路乡茶山一陡坡缺少防护设施,“隐患清零”响应机制立即响应,28小时内,护栏就装好了。

缙云交警的“立体扫描”覆盖全县7286亩茶山、16处交易市场,先后整改视线盲区、标线缺失等隐患42处。在杜桥茶叶市场,交警新设置的警示桩让凌晨交易高峰期秩序井然。

筑牢严格执法链由交警、派出所民警及乡镇干部组成的联合小组在108个重点区域构筑起立体安全防线。空中,交警通过无人机热成像镜头锁定一辆超员面包车;地面,派出所警力与乡镇综治队员在2公里外的岔路口拦截,10分钟内成功拦下车辆。这种“科技+人力”的协作模式,正是“交警主导研判、派出所协同处置、乡镇力量配合”的具体实践。

联合小组根据采茶工“清晨上山、傍晚下山”的出行规律,采取“提前两小时上岗、延后两小时撤岗”的弹性勤务,3月以来查处三轮车违法载人、疲劳驾驶、酒驾醉驾等各类违法行为7300余起。

面向大洋、大源等偏远茶山,缙云县公安局由属地派出所联合村委成立“护茶巡逻队”,发动志愿者参与交通劝导,设置临时劝导站。“现在见到警车闪光灯,心里就特别踏实。”采茶工陈大姐说。

筑牢宣教浸润链

4月13日晚,舒洪镇村委会会议室内,显示屏正在播放《采茶季交通事故警示录》。“这个三轮车载人侧翻的镜头,就是去年发生在隔壁村的真事。”交警向现场20多名采茶工讲解着。

“流动警示教育课堂”已走进全县各乡镇、社区、企业,开展宣讲83场次,覆盖茶农、茶企员工4200余人次。

线上宣传同样热潮涌动。采茶季以来,“缙云公安”短视频团队打造的交通安全视频系列,以情景剧演绎“拒乘超员车”“戴好安全帽”等知识点,创作发布短视频15部,播放量达数十万次。

如今,民警在茶山巡查时,常被采茶工拉住讨论视频里的安全知识点,他们也成了茶农心中最亲切的“云端安全员”。越来越多的茶农、茶商加入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警企民共治的平安新格局正在万亩茶山间蓬勃生长。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