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警事
  版面导航
·  图片新闻
·  看守所里学“西施豆腐”制作诸暨监管“拘学同步”提升管教成效
·  警护茶业 智向未来安吉溪龙打造乡村未来派出所标杆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车轮上的派出所”打通“最后一公里”

■记者 张力 通讯员 娄臻

近日,84岁的宁海县跃龙街道村民老娄拄着拐杖,气呼呼地守在邻居小陈家门口讨要“岩石费”,村支书等人好说歹说,他仍然不肯挪步并且扬言做出过激行为。10分钟后,宁海县公安局跃龙派出所民警杨琦和专职调解员吕松松等人乘坐“流动调解车”赶到现场,邀请老娄和小陈到车上坐坐,开始调解这起纠纷。

跃龙街道是宁海县城所在地,实有人口20余万,刑事、治安案件占比全县总量的30%和40%以上,辖区治安形势复杂。今年以来,跃龙派出所深入实施共治警务,在“流动调解车”上配备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除了公安专职调解员外,邀请司法、法院、检察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村社干部、网格员、律师等组成180余人的调解队伍。每周下沉田间地头不少于2天,变等待调解为主动服务,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誉为“车轮上的派出所”。

调解员吕松松和杨琦询问双方后得知,原来30多年前,老娄购买了一批岩石堆放在小陈家边上,2023年小陈家盖房子时,未经老娄同意就把部分岩石用于浇筑地基;今年年初,老娄才发现这一情况,于是经常堵门向陈家索要3万元的岩石费。时隔多年,这批岩石费用难以估算,而且已经被浇筑进地基。经过多方合力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随后在“流动调解车”上签订了调解协议,一起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这起‘石头案’的调解,不到现场就掌握不了实际情况,无法开展后续调解工作。再加上老娄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不高兴到派出所调解,所以我们开着‘流动调解车’上门调解非常合适。”民警杨琦深有感触地说。

“车轮上的派出所”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一般情况下10分钟就能赶到现场,有效避免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近期,民警和公安专职调解员通过上门实地查看、及时介入等方式,成功解决方某和楼上邻居李某之间的漏水纠纷、陈某被邻居吴某推搡倒地后受伤等事件,当事双方对调解和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跃龙派出所教导员冯吉军介绍,“车轮上的派出所”覆盖辖区90%以上村社,今年上半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52起,调解成功率100%,其间受理纠纷调解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6.5%,还聚焦“有案调解,无案普法”目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讲解案例、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法制视频,有效提升群众学法信法守法意识,达到调解一起案件、普法宣传一大片的目的。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