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警事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让辖区“绿色家底”越来越厚
慈溪桥头派出所深入实施生态警务

■记者 张力 通讯员 黄祎祎 杨蕾

“警察同志,我在家门口捡到一只猫头鹰宝宝!”最近,慈溪市桥头镇五丰村村民郑某抱着一只纸箱,走进慈溪市公安局桥头派出所值班大厅,派出所教导员戚桂琼立即启动野生动物保护应急预案机制,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赶来,确认它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北鹰鸮,救治后放归自然。

去年以来,桥头派出所深入实施生态警务,不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护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持续书写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精彩篇章。

辖区山峦连绵起伏,水域星罗棋布,如何以有限警力守护广袤辖区?桥头派出所坚持共抓大保护,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推出“警长+林长+湖长”“三长合一”工作机制,为每片水域和林区配备1名社区民警、1名网格员、1名护林员或护湖员,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过去遇到野生动物,群众常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现在更多人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甚至主动为动物提供临时庇护,说明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辖区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戚桂琼说。2024年以来,桥头派出所已会同“林长”“湖长”及群众救助白胸苦恶鸟、野生大鲵等重点保护动物30余次。

桥头派出所向科技要警力,建成“一体化警务实战平台”,融情报分析、指挥调度、勤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打通与环保、应急、司法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生态警务协同智治机制。生态警长徐达说:“过去,我们要绕好几道弯,才能联系上对口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部分线索和信息滞后。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能及时找到具体经办人员,对警情作出准确研判,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5月底,“一体化警务实战平台”推送一条生态警务线索,嫌疑人王某因贪图口腹之欲,进山捕获两只“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民警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最终,王某因涉嫌非法狩猎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随着慈溪杨梅进入丰收季节,桥头派出所民警深入杨梅产区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在地形复杂区域设置醒目的“数字标杆”。“基于以前山上发生突发状况后,遇险的梅农和游客说不清具体方位等难题,我们运用卫星测绘设备,提前对关键点位完成精准坐标标记。这些‘数字标杆’如同山间的‘定位密码’,让我们能够按照编号找人,大幅度节约搜索时间。”桥头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说。

6月6日,有杨梅采摘游客在栲栳山迷路报警,民警通过电话联系,获知被困人员附近的“数字标杆”编号后,对照地图快速获取位置信息,仅用20分钟便救出被困群众。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