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警事
  版面导航
·  改革“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  守好浙江“西大门”江山公安探索省际边界社会综合治理新路径
·  扫“耐骗指数二维码”精准反诈
·  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扫“耐骗指数二维码”精准反诈

■通讯员 陈凯

“陈警官,幸亏当时扫了‘耐骗指数二维码’,向我科普了新型诈骗套路。”近日,永嘉县公安局黄田派出所民警陈巧德走村入户展开针对性宣传时李大爷称接到一个冒充微信客服的诈骗电话,李大爷表示,“耐骗指数二维码”学了后很容易识破骗局。

何为“耐骗指数二维码”?它到底有何功效?

“夏季行动”期间,永嘉公安社区民警经过走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时发现,群众不仅对传统的“理论式”宣传形式存在抵触心理而且对自己的防骗识骗能力过于“自信”。

为更精准更优质地服务群众,永嘉公安创新思路、打破常规,通过自创“耐骗指数二维码”,对重点群体防范能力进行测评,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针对性定策略、精准化宣防。

“我们设置了12种常见骗局、典型案例、反诈骗常识等问卷栏目,群众只要一扫二维码填写好基本信息就可以开始测试自己的耐骗指数了。”社区民警陈巧德介绍道。

在收集完问卷后,民警们立即投入到了数据分析中。运用相关技术,将反诈骗中心的数据和问卷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和对比。

“中学老师学生在问卷中显示对投资诈骗的防范意识普遍较弱,而根据反诈骗中心的数据,近期投资诈骗案件频发。”民警陈巧德指着分析数据大屏说,“需要针对这类群体加强投资理财类诈骗宣传。”

民警通过全面梳理反诈骗中心涉及教育、企事业单位等人员被骗数据,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形成研判报告,分行业分年龄分区域,科学评定群体耐骗度,确保反诈宣防的质效扎实落地。

根据调研结果,民警采取“集中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认真分析梳理辖区现发案例,深入剖析理财投资、网络刷单、百万保障等诈骗套路及手法,以图文、影音、宣讲等方式做到情景再现。

问卷系统还会自动反馈个人指数情况和重点注意事项,针对耐骗指数较低的群众,民警采用“私人定制”的方式,重点加强其薄弱的反诈知识进行相关提醒,真正做到防骗意识入脑入心。

“预防为主、宣传先行”,永嘉公安深化“耐骗指数”反诈宣防成果,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识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守好群众“钱袋子”。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