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冉 王怡蔷
“瞧!无人机飞起来了,太酷啦!”近日,在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与西兴路交叉口西侧,交通信号灯杆上一个蓝色“箱子”引发市民王女士惊叹,她赶忙掏出手机记录这一幕。这个引人瞩目的“大家伙”,正是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新部署的无人机机巢。
作为“移动感知”系统的核心装备,无人机机巢具备自主巡飞、智能监控、快速响应等功能,为应急处突、交通执法等警务实战注入全新活力。机巢集成四光相机、喊话器、爆闪灯等多种挂载设备,可通过远程指令或预设程序执行任务,实现高空巡查、目标追踪、现场警示等功能,极大提升警方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以往处置复杂警情,地面警力常受交通拥堵等因素制约,抵达现场耗时较长。如今有了无人机机巢,能第一时间响应并提供空中视角,大大提高处置效率。”滨江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滨江公安全力推进“空中110”装备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30个自动化机巢、7个车载无人机及1个灯杆自动化机巢,初步构建起覆盖重点区域的“分钟级响应天网”。该系统将跳楼跳江、火灾等九大类重点警情纳入无人机快速响应范畴,并配套研发人流监测、车流分析、烟火识别等10种警务场景算法,为精准高效处置各类警情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实战成效是检验科技应用的试金石。4月7日,江一公园一名儿童走失,情指中心接警后立即调度距离最近的机巢无人机展开高空广角扫描,结合“黑白卫衣+蓝色捕虫网”特征,运用变焦镜头对绿化带、游乐设施进行地毯式搜索。1分钟后,无人机发现疑似目标,通过4K画面实时共享指引地面警力,13分钟内完成从定位到安全寻回的全流程处置。
这正是“地空协同”作战模式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如今,“地空协同”作战模式已在九大类警情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有力武器。滨江区空管中心启用后,警务侧规划19条航线,日均飞行75架次、12.5小时;政务侧规划34条航线,日均飞行98架次、20小时,处置警情超600起。今年“五一”假期,无人机劝离危险区域群众42人次,识别处置7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