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警事
  版面导航
·  永康公安为绿色生态撑起“保护伞”
·  转版
·  依农而兴 向绿而行
·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 定海公安为“夏季行动”注入“政”能量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转版

(上接1版)

说干就干,陈康乐发动慎海社区14个村社初步组建了10人的巡逻队,并筹集资金购置一辆面包车作为巡逻车。在乐清市消防大队支持下,他在车子后备箱安装两条滑轨,配置一台手抬式消防泵。“平常时间它是一辆巡逻车,火灾关键时刻就变成一辆消防车。”陈康乐说。

如今,陈康乐和他的巡防队13年风雨无阻,共参与火灾扑救600余起,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130余人。

用“公心”化解“家长里短”

调解纠纷1500余起、帮助困难群众800余人、收到锦旗120余面……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陈康乐的秉公执法和辛苦付出。

2021年,外来务工人员小李带着一面写有“秉公执法 服务群众”的锦旗及一封感谢信,专程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到乐成派出所感谢陈康乐。

小李是名搬运工,2018年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因为赔偿问题与包工头多次协商未果。“打官司请律师不仅要花钱,时间也拖得很长。老乡跟我说社区有个秉公执法的陈警官,我就试着找到他,没想到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小李说。

了解情况后,陈康乐多次进行调解,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始终没达成一致。陈康乐没有放弃,又多次与包工头取得联系,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维护了小李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陈康乐办理的案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只是家长里短的家庭纠纷和一地鸡毛的琐碎经济纠纷。

2023月2月2日7时30分,57岁的冉师傅在厂区突然晕倒,被送至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在责任鉴定方面,家属与企业各持己见,双方僵持不下,于是找到陈康乐帮忙协调。

陈康乐反复查看现场监控发现,冉师傅每日上班时间都在7时30分前后。车间工人按件计算,没有明确规定上下班时间。有了突破口,陈康乐当即决定走工伤鉴定流程。

然而,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冉师傅抢救过程中产生的9万多元费用没有结清,医院不愿提供相关材料。陈康乐经过与医院反复沟通拿到了冉师傅的病例和死亡证明,最终,冉师傅家属拿到了工伤保险110多万元的赔偿款。

“百姓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褒奖!”从警23年,陈康乐始终保持着一颗“公心”,查处的案件和调解的纠纷上千起,没有一起投诉。

用“暧心”解决“急难愁盼”

处理新塘村的纠纷、回访前科人员、上开学第一课……打开陈康乐的手机备忘录,待办事项一件件清晰罗列。

“当了13年社区民警,我和这里的百姓早已成了一家人。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他们有事随时能联系上我。”陈康乐说。

村民小琴离异多年,仅靠母亲微薄的收入支撑生活。2020年,小琴突然生病,高昂的医疗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情况后,陈康乐尝试帮小琴申请低保,但小琴的户口在前夫家,双方家庭关系极差。

陈康乐多次到小琴前夫家走访,在吃了几次“闭门羹”后,仍一如既往上门做工作。陈康乐的坚持打动了前夫家的老人,最终对方拿出了户口簿。小琴的户口也顺利迁回母亲家,并申请到了低保。之后,陈康乐又帮小琴联系医院、挂号排队,将琐碎事情办理妥当。

13年里,陈康乐曾有过几次工作变动的机会,可每次要调走的信息传到社区时,百姓都舍不得他。“老陈的工作我们信得过,我们社区百姓更是把他当成了家人。”慎海社区书记赵旭朋说,在社区和百姓的执意挽留下,陈康乐一次次选择留在慎海社区。

“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做,社区工作这条路才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社区工作很平凡,但为百姓办了实事,帮群众解决了困难,心里总是幸福的。”陈康乐笑道。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