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要闻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版 下一篇
【字号    返回主页
守青山护绿水,绘就美丽杭州画卷

■通讯员 钟冉 柳冬芝

杭州,自古便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从白居易笔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深情眷恋,到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美赞誉,杭州的山水之美早已融入千年的诗词画卷之中。

近年来,杭州市公安局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从机制建设、综合治理、价值转化等多方面精准发力,精心雕琢与杭城独特气质相匹配的生态警务模式,全力以赴守护这片人间胜境,为杭州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贡献坚实的公安力量。

机制聚能:织密生态共治“协同网”踏入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微风轻拂,细长的芦苇叶沙沙作响。“生态警务本质上是一种协同型警务,我们致力于打造公园派出所别具一格的生态‘警’色。”西湖区公安分局西溪湿地公园派出所所长张丹介绍。

近年来,西湖公安联合湿地相关职能单位,构建“平安联创”“潮汐联动”“一室多防”联勤共治机制,有效推动生态领域联合会商、联合巡防、联合管控、应急联处、联合宣传等工作落地。高效处置偷捕偷钓、无人机干扰鸟类等破坏生态警情100余起,确保向湿地排放废水、污水及污水处理尾水事件“零发生”,有力保障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体化保护提升。

自生态警务建设开展以来,杭州公安立足实战实用,依托“1+14+N”市、县、乡镇三级生态防控体系,聚焦“三江两湖”等重点区域流域,逐步构建起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的生态警务机制,持续增强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合力。上城区“一呼就灵”“六长联动”,淳安县“一支队伍管千岛湖”,西湖景区“生态警网衔接”“1+N+X”吹哨报到等机制均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治理固本:开出生态修复“组合方”

远山如黛,新安江上薄雾朦胧。建德公安以恒温17℃的新安江为主链,联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建德生态共治中心搭建“17生态联盟”,从源头破解部门流转不畅、线索单一、协同响应不足等难题,形成“信息互通+线索移送+高效协同”的综合治理模式。

“去年在大洋江面巡查发现油膜污染,通过中心联动处置,从发现污染到恢复清澈仅用3小时。”建德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陈明芳说。生态共治中心运作以来,协同调处、查办生态类矛盾纠纷及案件2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劝阻非法捕猎、垂钓行为180余起,救助各类野生动物120余只,放生野生鱼2000余尾。(下转2版)

平安时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